今天其实花了比较少的时间在看书这件事上,而且今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受到了一些打击,突然惊觉自己这两年多来在学习这件事上虽然花了比过去五六年都多的时间,但进步几乎是没有的。
这两年我至少平均一个月读两到三本书,可为什么我的进步却微乎其微呢?
一开始我总觉得是我看的书还不够多,但今天老板的一番话点醒了我,办公室里的大家或擅长写作或擅长运营或正在打造一个自己的“专长”。
只有我老板给的评价,你学的太杂了,没有自己的一个能力,你学的所有东西你都是用不了的,用不了就等于没学。
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框架,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闪光点”。
其实这一点在我两年前辞职来到这个公司我就知道了,这也是我当初纠结要不要辞职的原因之一,也是我多次向老板表示我担心的地方,只是时隔两年多再次听到这样的评价多少是有点接受不了的。
想来我接受不了更大的一个原因不是我没有进步,而是这些话都是实话也是我将要面对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我就不可能往前一步,不能往前那我现在在做的事情就是浪费时间,那我就要重新开始考量我接下是要辞职还是继续的消耗。
是什么造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局面呢?
这让我想到今天在《大败局》里读到的那段关于企业多元化的一段话:“多元化经营是要有前提的:一是企业的主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高的程度,市场占有率、技术水平、管理水平都无懈可击,产业的发展余地到顶了,剩余资本还有一大坨;二是进入的领域必是优势所在。这两者缺一不可。现在一些民营企业主业还未搞好,就急着铺摊子,借了钱往里扔,结果统统被套死,是企业自己把多元化变成了一个大陷阱。”
现在想来人学习也是一样,我总是觉得我自己落后于大家太多,所以我变得特别“饥渴”什么都想收入囊中,最后的结果就只能像《千与千寻》的无脸男一样,不管吃了多少最后都得“吐出来”。
我连自己的一个最核心的能力还未能培养出来,就开始什么都想要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错误的想法,而我却按照这个想法做了两年,所以这两年也无可厚非的变成了虚度光阴。
他们可以学这学那,是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了,他们再去学习其他的东西只是锦上添花。
这就像前两天大家都在玩的淘宝的活动“喵糖”,一开始我自己一个人在玩,我一心想的就是怎么在这个有四个小队的竞争的地图上占领更多的格子,奇怪的是一开始我总是能占领到更多的格子,可到后面我永远都是四个队伍里占格子最少的那个。
直到后来弟弟加入,他告诉我玩这种游戏是有技巧的不是你上来一顿乱扔就能赢的,首先你要先保本,然后在保本范围内不断的把自己的城墙加高再加高最好是高到那种其他队伍看一眼就不想打你的那种。然后再去攻击其他队伍,在保本的情况下占领更多的格子。
后来按照弟弟的打法我的队伍果然没有再输给,即使有时候没能赢也没出现过之前一直倒数第一的情况。
我在自己的知识“城墙”还没有堆砌起来之时,便想着去“打其他人”,这注定是要失败的,我想这也是我一直能成长的重要原因吧。
想要多元化的前提必须是自己已经站在了一个相对比较高的位置上了,就像老板说的,一颗树想要长得枝繁叶茂的前提必定是它的主杆已经长得非常的粗壮了,足够能支撑供给所有其他分支营养了,不然那棵树不会有个健康的成长的。
为了能让自己成为一棵“健康的树”,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可能会重复读一些书建立一个自己的知识框架和体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