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孩子们教学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我问孩子们,你们小时候听过这个故事吗?都回答,听过。那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吗?只有三两个孩子举手。甚至最简单的读书,举手的也很少。记得我小时候上课,小学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举手,到了初中才出现班级里很少举手的现象?为什么三年级的孩子不爱举手呢?我觉得有这样几方面原因。
一,孩子课堂参与度不高。部分孩子认为简单的问题不想回答,不想参与。有难度的问题不爱动脑筋,也回答不了。这也侧面反映了现代年轻人的一个不好的现象。工资低的工作不想干,工资高的工作也没那个本事,到头来,什么事也干不好。我们应该从课堂上告诉孩子,自己会做的事情首先要尽量做到最好,比如朗读,几乎都能读正确,但是节奏感和情感方面没几个能做得很好。不会做的事情要学会思考,争取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会做。一件事今天不会没人怪你,明后天依旧不会就是自己的懈怠懒惰问题了。
二,胆子小的孩子怕回答错误不敢举手。我今天随机点名了一个没举手的孩子朗读,发现她却朗读的很好,我问她为什么不举手,她说有点怕。我说,好的朗读就应该大声地读出来与人分享。其实,有的孩子不善于展示自己的能力与长处,以至于容易被忽略。如果不是我今天随机点名点到她,我也发现不了她是个善于朗读的孩子。有好的才艺与特长,也应该学会展示自己。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应该多多点名那些不举手的孩子们,加以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课堂没有吸引力。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聚精会神。我的课堂可能缺少了一点文学性。其实,我们总以为有趣的课堂会吸引孩子。这只是适应低年级孩子,到了三年级,我们应该让孩子感受语文的博大精深和优美。如教师的语言,书写,穿着等一切,语文教师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更要为孩子的未来教育考虑。一句话,我们应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滋养孩子。
教育之路,任重道远。且行且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