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我在马路捡到一分钱,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的人,基本都与我同一时代。
昨天儿子在大超市门口,正准备上车,见一独立推车。“我把它推回去,等一下!”“可它不是你的。”“但是它的主人不要他了。我推回原位,就可以得到它。”
一元钱的价值太小,以至于主人随意放弃(也许赶时间,也许怕麻烦)。
超市的目的当然是希望“置衣物,有定位”。故从这个角度,孩子值得为其付出得到收获。
而从孩子的角度,更多是一种免费获得的游戏思想。因为他并不需要钱,平日的生活开销都由家长满足。让他跑一套的动力,来自于“免费”。这种心理或许与平日各种游戏,各种作业乃至各种购物的积分累积,免费换礼品的思维不断浸染有很大关系。
这与过去“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思想有很大差异。我当然不能用这种传统思路来影响孩子,但又不希望孩子如此轻易的拥有又毫不在意的抛弃。比如,一元硬币放车座,惯性滑落,孩子也没有再去找,也许成为车上永远的不被察觉的耗油垃圾。
而曾经这枚硬币从矿石进入治炼厂,铸币厂,金库,钱包,到感受客户指尖的温度,曾经历了一场多么惊心动魄又奇妙传奇的旅行。而今这场旅行终止在孩子无意的举动中,成为一个沉默的垃圾,也许还有故事,也许直至汽车报废,稀里糊涂再次进入熔炉。
如果硬币也有生命,我希望我们能在与他们相处的短暂时空善待他们,至少不要那么随意,如果没有准备好迎接,那就先不选择拥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