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比特币运行机制

比特币运行机制

作者: 张柳哥 | 来源:发表于2018-03-14 21:17 被阅读0次

我们知道,为了解决交易信用问题并提升交易效率,产生了比特币,那比特币的运行机制是怎么样子的呢?

首先比特币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也就是说,交易记录并不是记录在某一个中央节点(用户)上,而是所有参与的节点都会持有这样的一个交易记录账本(人手一份),在比特币世界中发生的每一笔交易,都会通过一定的机制,最终通知给所有的节点,写到他们的账本中。

因为所有的节点都持有一份交易账本,某一个节点试图篡改交易信息(比如否认了此次交易)都是徒劳的,因为在比特币世界中,大多数节点记录的,才是真理,除非你把网络中大部分节点的账本信息都篡改了,但这需要你花费惊人的代价。

交易成本

有的同学可能会好奇,发生了一次交易,需要同步给所有的节点,那么交易的时间本会不会很高。

确实,使用比特币发起的一笔交易需要至少1个小时才能最终确定是否成功,主要的耗时花在 数据的传输共识的达成

数据的传输

比特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所有的交易都是存储在区块中,在比特币中区块的大小限制在了1M以内,并且每10分钟才产生1个区块。

我们以一个交易0.25KB计算,每秒平均能打包1024Kb/0.25Kb/10Min/60s = 6.826个交易,这就是说每秒处理7笔交易左右,对比VISA平均5万笔/秒、支付宝峰值25.6w笔/秒来说差的不是一点两点。

为啥是1M

比特币刚发行的时候,交易非常的少,当时认为1M的区块足够使用,太大则会影响其在网络上的传播。

1M限制并不是不能扩大的,目前1MB的限制已经成了比特币高效交易的一个瓶颈,所以扩容也被提上日程,目前的一个改进方案是BIP101:先提升区块体积上限至8MB,然后每两年上限加倍,直至每块达到8GB 上限,之后每秒交易数8*1024*1024/0.25/60/10 = 5.6万笔/秒,并不逊色于现在的VISA处理能力,当然,对节点所在网络的带宽也是有要求的(能够快速的传输8GB的区块)。

共识达成

当A支付1比特币给B的时候,A首先需要通过比特币钱包构建相应的一条交易记录,然后将这条交易记录广播到网络中。

在比特币体系中,有一种角色叫做矿工,任何人都可以无条件的成为矿工,矿工会专门监听网络中的交易信息,一旦捕获到交易信息,就放到内存中的临时交易池中,矿工会在合适的时机从临时交易池中选择一部分交易信息,打包成为一个区块:


区块包含了区块头区块体,其中区块体中主要是一些交易列表信息,区块头包含了版本号、随机数、上一个区块的编号、区块体中的交易列表的merkle树根hash值、难度值等,区块头的总大小是80字节。

矿工必须不断的变换区块头中的随机数,使得

SHA256(SHA256(区块头)) < 难度值

要想让上面的这个不等式成立,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实际上这个计算就是矿工的主要工作,也被称之为“挖矿”。

一旦矿工完成了计算,会立马将区块广播出去,告知其他矿工,自己挖到了一个区块,其他矿工收到这个区块后,会校验区块合法性(是不是符合上面的那个不等式),一旦校验成功,该矿工就会停止自己的挖矿工作,然后将该区块放到之前接收到的所有区块的最尾端(这样各个区块就形成了一个链条,所以叫区块链),并对比自己的临时交易池中的交易和区块中的交易,将相同的部分移除掉(因为已经被别人挖到了),然后进行新一轮的挖矿工作,也就是从交易池中重新打包一个区块,重新挖。

所谓的达成共识,就是你挖的的区块,已经大部分的矿工都认同并加入到自己区块链条中了。

分叉问题

假设你是一个矿工,最开始的时候,你记录的区块链(主链)如下图所示:


这时,你同时接收到两个区块,一个来自中国的矿工,一个来自美国的矿工,而且这两个区块都是有效的,于是你吧两个区块链接到主链上:


可以看到,区块链分叉了,如何解决这个分叉问题呢?

出现分叉后,一部分矿工会基于“来自中国的区块”继续挖矿,一部分则更加另外一个区块继续挖矿,最终导致两个分支会不同程度的延伸,比特币规定,长度较长的那个分支会成为主分支!

一般延伸六个区块之后,两个分支的长度很难在保持一致,所以比特币交易的最终确认,要至少等挖出六个区块(成为6次确认),由于平均每10分钟挖出一个区块,所以交易的确认要1个小时以上!

双花问题

假设我们只有1比特币,但我们可以构造两笔交易,每笔交易都花费了1比特币,如果能够让两笔交易都成功被确认,我们就认为成功进行了一次“双花攻击”。

为了进行双花攻击,我们可以把第一笔交易向一半网络进行广播,把第二笔交易向另一半网络广播,假设两边正好有两个矿工几乎同时挖到了包含我们的交易的区块,并把区块发布给周围的节点,这时区块就会分叉:


但是考虑到比特币有6次确认机制,最后只有一个分支保留下来,所以这种方式不可行。

不过我们可以采用另外的一种方案,首先向网络当中广播第一个交易,假设第一个交易被包装成区块并通过了6次确:


为了让第二笔交易也能够得到确认,你需要至少构建6个区块进行分叉:


只有当交易2所在的分支长度>区块1所在分支长度的时候,才有可能让你的交易2被确认,事实上,这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假设你的算力占据了全网的1/100,那么交易2被确认的概率是1/100的六次方,概率上几乎为0,而且拥有全网1/100的算力,本身就是一种奢望。

所有的交易记录在自己电脑里,体积会不会很大

因为比特币每10分钟产生一个区块,每个区块按照1M来算的话,那么从2009年到现在,总共有:9(年) * 365(天) * 24(小时) * 60(分钟) / 10(分钟) / 1024(M) ≈ 462G

如果你把包含了所有交易的区块全部记录下来的话,估计会吃不消,不过目前使用了Merkle树,可以让我们只存储区块中的区块头(类似于只存放了目录),所以虽然比特币已经发生了数千万笔交易,但是每个节点存储的账本信息,还是很小的。

相关文章

  • (三)区块链技术驱动金融18.5.24

    第三章 比特币的运行机制 本章详细介绍如何建立货币系统、如何奖励矿工 3.1 比特币的交易 比特币交易的过程就是不...

  • 比特币系统的运行机制

    本文由浅入深的讲解比特币系统的运行机制,适合想深入学习比特币系统和区块链技术的人员,不适合仅仅对比特币感兴趣,想要...

  • 比特币运行机制

    我们知道,为了解决交易信用问题并提升交易效率,产生了比特币,那比特币的运行机制是怎么样子的呢? 首先比特币是一个基...

  • 比特币的去中心化3

    比特币并不是完全使用纯技术手段,而是将技术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做到了去中心化。 通盘认识去中心化。 比特币的运行机制。...

  • 面向程序员的比特币教程之数据结构基础

    最近才开始了解区块链,花了一些时间使劲钻研了一下,大致理解了比特币区块链的基本结构和运行机制。比特币说复杂也不复杂...

  • 让普通人看的懂——什么是ERC-20代币

    在之前的文章让普通人看的懂——什么是区块链中我们谈到了比特币的运行机制,我们知道比特币是完全数字的虚拟的一个东西,...

  • 比特币运行机制简介

    什么是比特币: 不同于传统货币,比特币是完全虚拟的。它不但没有实体,本质上也没有一种虚拟物品代表比特币。比特币隐含...

  • 关键词|比特币

    目录 前言 比特币是什么比特币出现的背景比特币 比特币和中本聪中本聪比特币交易概念推动比特币发展中本聪的退场比特币...

  • 关于比特币 | 乌拖市场

    什么是比特币? 谁创造了比特币? 比特币是如何运作的? 如何获得比特币? 比特币的优势是什么? 比特币的缺点是什么...

  • 关于比特币 | 午托市场

    什么是比特币? 谁创造了比特币? 比特币是如何运作的? 如何获得比特币? 比特币的优势是什么? 比特币的缺点是什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比特币运行机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hvp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