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5×0.8=0.4被网友喷,你伪文化的样子,真掉价

0.5×0.8=0.4被网友喷,你伪文化的样子,真掉价

作者: 玖叶茶 | 来源:发表于2020-08-13 14:24 被阅读0次

    这两天在微博上刷到一个有趣的事:

    次有人说自己在网上说了0.5×0.8=0.4,被喷之后就没有再跟别人争论过任何事情。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看到这句话,觉得心里有一个大大的问号,难道0.5×0.8不是等于0.4吗?

    根据我小学数学的水平,我口算一下就觉得答案0.4,结果在这个微博下面点赞最高的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回答:

    对啊,难道不是0.04吗?
    0.5就是一半,0.8的一半就是0.04没错呀?

    说得一本正经好像还挺有道理的样子,不知道脑子抽了什么风,我竟然开始怀疑自己算错了,恍惚之中又觉得有点不对劲,然后我还真就拿着计算器敲了一下:是0.4没错呀!

    一顿操作完之后我就开始思考,为什么有人能够把错误的答案说的如此的一本正经,而且还有那么多的人点赞表示认同?

    现在人们获取的信息速度越来越快,发表意见的便捷性也大大增加了,就如同我们在网上刷微博一样刷着刷着就刷到了,接着就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但千万不要让用你的伪文化来掩盖你的无知。

    前段时间热播女性剧《三十而已》大结局,大家都在热火朝天的讨论,其中里面有一个人物印象深刻,就是住宅顶楼的富太王太太。

    有一次顾佳去到王太太家的时候发现里面有一幅画,王太太非常兴奋地向顾佳炫耀说那是梵高的画作,但顾佳一看就知道那分明就是莫奈的睡莲,根本就不是梵高的向日葵。

    王太太分明不了解这些作品,但言语之中却仿佛自己对这些作品有多了解似的,这种伪文化的样子真的很掉价,所幸好修养的顾佳当时并没有多说什么。

    库兹韦尔是一个未来学家,他曾经提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叫做“吓尿指数”,简单的来说就是自己所看到的,自己无法接受,有一种“怎么会这样?”的感觉。

    比如说,人类刀耕火种的时代,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可以飞出地球,如果他们来到今天看到我们在用飞机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恐怕那就是吓尿了,因为他们根本就无法理解我们是如何做到的。

    当我看到微博下到高赞评论的时候,那一刻我忽然一下子就理解了未来学家的这个概念。

    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虽然仍然有很多的人叫嚣着读书无用论,但是看到这样的画风的时候,又深刻的体会到现实在无情的鞭打着,我们仍然要不断学习。

    不过在学习的时候容易陷入一个误区,我们应该学习的是知识而不是信息。

    之所以这么说是源于这样的一个对话:

    某家长:你就不能好好学点知识,不要整天玩手机,电脑吗?
    某娃:你怎么知道我玩手机电脑就没有学知识呢,我看到的每一个都是知识呀!

    想想这样的对话是不是很熟悉,这里其实就模糊了知识与信息的定义。

    知识和信息是属于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信息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我们肉眼可及看到听到的感知到的任何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信息,但信息并不等同于知识。

    在维基百科上面对知识的定义是这样的:

    知识是对某个主题确的认识,并且这些认识拥有潜在的能力为特定目的而使用
    意指透过经验或想,而能够熟悉进而了解某事情
    这种事实或状态就为知识,其包括认识或了解某种科学艺术或技巧。

    这是对于知识的一个比较充分的概述,如果还要细分的话,又可以分为内隐性知识和外显性知识。但简单的来说,知识有以下几个特点:

    已经被验证的,可重复性的,有规律的。

    除了对知识与信息的混合模糊认知之外,知识跟经验也是最容易模糊的。但经验并不等同于知识。

    在《向往的生活》当中,黄磊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土地是最诚实的,你种下什么就会收获什么。

    这其实也是规律的一种表现,就是能够导致重复成功的因果关系。

    下班之后我们刷一下头条刷一下微博,刷一下动态,这些都只能称之为信息而不是知识,而且这些也不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对象。

    了解了什么是信息,什么是知识之后,那要怎么有效学习知识?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学习的实验,其中非常著名的科学实验叫“巴甫洛夫的狗”。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饲养员每次给狗送食物的时候,狗都会流口水,后来巴甫洛夫就开始研究,用其他的东西来代替饲养员,比如说铃铛或者是别的东西,或者是一句话让它跟狗粮同时出现,这个时候狗也会流口水,这样的现象说明狗同样也是会进行学习的。

    而这个学习的过程就是将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后来人们经过科学实验还发现

    在我们的大脑当中如果有两个神经细胞被同时的激发,那么他们之间的联系就会变得更强;这个时候如果你对其中的一个细胞加以刺激,那么另一个细胞也会被同时激活。

    也就是说学习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强连接的过程。

    简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你要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向一个老婆婆解释清楚,你要怎么说?

    如如果你从枯燥的理论来跟老婆婆说,可能老婆婆不一定能听得懂,自然也就学不会。

    如果你像下面这样说,相信老婆就很容易理解,这个学习就是有效的。

    春节子女们回家的时候你会感慨几天过得好快呀,但是如果子女们不在家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几天时间过得很慢,这就是相对论。

    这个过程当中,把新的知识跟他们已有的知识产生了联系,把不同的事物连接到了一起,就很容易理解。

    谢春霖在《认知红利》当中提到了一点:

    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新连接的过程。

    这样的学习过程就是有效的。也就是说:在学习的时候,对于一个新概念的事物,从一个已知的事物当中触发实质关联,这样就容易学得懂,进而完成有效学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5×0.8=0.4被网友喷,你伪文化的样子,真掉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hwb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