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我无奈的坐在妈妈的自行车后座,被拉进了陌生的校园。坐在空旷的校长室里,我注视着那个戴着黑框眼镜的校长。他也在打量着我,然后肯定的摇摇头,拒绝了妈妈的请求。
第二天,我再次无奈的被塞进了这间陌生的房间,眼前桌上摆着一张三年级的试卷。我听话的提笔答题,如行云流水。于是第三天,我抱着5厘米厚的坐垫,坐在了教室的第一排。
我永远在老师提问之前便说出了答案,我永远在老师转身写板书之时就下地乱跑,我永远被老师拎着耳朵按在座位上,晃着两只永远够不着地面的小脚。我是班里最小的学生,最矮的学生,最瘦的学生。小小的身体,小小的脑袋,小小的眼睛。小到上课时,自习时,游戏时都找不到我的身影,小到排队,集合,演出时,老师必须把我领在身边,因为一转身,我就会无影无踪。
学习的时候就截然不同了,同学们不会再对我视而不见。我的作业,我的笔记,我的试卷,都是众生瞩目的焦点。只有这时,我才能挺胸抬头,翘起脚尖,却依然需要跳上凳子坐在桌前。其实他们不知道在课后我做了多少练习,他们不知道背后我付出了多少努力,适龄读书的他们翘着脚就能够到的东西,我却需要拼命的跳起才能收获。
我自卑,因为连与同学对话都要抬起头仰视对方。因为随意的一个调皮的男生轻轻一推,就可以让我摔倒在地。因为铃声一响,同学们齐刷刷的起立,而我要费力跳下地。说话不敢大声,跑步费尽全力,学习尽心尽力,我拼命的在奔跑却依然留在原地。
但是我沒有资格自卑,因为没有人同情我的泪水,我是一个插班生。我在不适宜的年龄便进入学校生活,这样的境遇可想而知。我只有加倍的努力,用我的短腿,迈着小小的步伐跑在同行的同学旁边。于是,我一直奔跑,在学习中奔跑,在生活中奔跑,直至在生命中奔跑。
如今的我已没有了年龄的劣势,但是奔跑着生活却成为了习惯。内心的年龄的自卑感在不停的催促我努力前行,才能跟上同学的脚步。也许这才是当年母亲提前把我领进那间教室的初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