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260864/e2906854dbca630f.jpg)
几天前带三岁半女儿去济南海底世界玩,为了看一条美丽的鱼,女儿一脚踩在我的裤子上,瞬间就留下一个清晰的泥脚印,看到我脸上流露出的不悦,女儿非常不好意思的说: 对不起 爸爸,转而又充满自信的对我说:没事儿,爸爸,回家我给你洗裤子!看着三岁半的女儿那一脸的承担与自信,心理有说不出的开心与喜悦,忍不住捧起她稚嫩的小脸儿亲一下,然后非常坚定的说,好的!收到来自父亲的认可后,女儿又开开心心、蹦蹦跳跳的玩去了。
要说女儿“爱”上“洗衣服”,还要从几天前的一次尿裤子说起,那天她可能玩游戏玩的有点过于投入了,小便没憋住,尿裤子了,然后有点不好意思的来到我们面前,看到妈妈脸色不太好看,又看向爸爸。我看着女儿有点轻描淡写的说:没事儿,尿裤子是因为宁宁还小呢,宁宁慢慢长大了就不会再尿裤子了,得到爸爸的解释,女儿表情舒缓了好多,然后我又说,裤子湿了,没事儿,洗洗就好了!女儿马上兴高采烈的说,我自己洗吧,我说,好啊,一言为定!然后女儿很认真的找盆儿、加水、打肥皂,做的有板有眼!在水里“揉”了几下后,问我,好了吗?我很开心的说,呀,宝贝洗的裤子真干净,随即送上一个大拇指!女儿得到认可后,开心的哼着不知名的小曲儿玩去了!当然爸爸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她的成果,悄悄的“再洗一遍”!
![](https://img.haomeiwen.com/i4260864/98de99e5a72ce38d.jpg)
提到尿裤子,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我接到的一个咨询案例,妈妈的主诉是“我闺女两岁了,一不如她意、不高兴就打自己头,怎么引导她,都不管用”。当我要求举个例子时,妈妈举得例子是“比如尿了裤子,她一看到我看她的眼神,就开始打自己的头,你怎么说她都不听”。我想问,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眼神呢?其实不用回答,我们也应该想象的到,童年的我们大多也应该或多或少从我们的父母那里体验过那样的眼神,从那眼神里我们也曾读到过 不满、嫌弃、抱怨、责备,那眼神告诉我们,我不够好!想到这里,我问了妈妈一个问题,当孩子从妈妈眼神里得到对自己的否定,如果不是打自己,换作去打妈妈,你觉得孩子能得到一个什么结果?如果真那样,孩子得到的有可能就不只是一个嫌弃的眼神,而有可能是一顿打了,不是吗?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打自己的头,也只是无奈之举,也是受了委屈后的一种发泄方式而已!
那么问题来了?孩子打自己的头是因为自己受了委屈,那么是谁让她感受到的委屈呢?是妈妈!是妈妈觉得孩子尿裤子的行为是不应被允许的,是不应该的,可是这真的不应被允许的吗?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埃里克森.他把人的一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其中第二个阶段(1.5-3岁)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对于大、小便的控制和习惯的养成,当然我们也见过因为孩子七八岁了还尿床而四处求医的父母,不是吗!所以就此看来,孩子两岁了尿裤子,或者偶尔尿裤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可是孩子尿裤子,妈妈的眼神有代表了什么呢?细想来,除了代表了父母对于育儿知识的匮乏,什么也代表不了。中国有句老话说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主要就是说孩子的自我意识、人格特征的形成,七岁以内是关键时期,然而这一段时期孩子主要的互动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或其他重要抚养监护人,孩子的自我意识,以我的价值感,也主要来自和这些人的互动,在与这些人的互动中,孩子收到的关于自己的信息是正面积极的多,还是负面消极的多,将会给自己的一生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定一个基调,这也就是所谓的三岁老大,七岁看老!
一个妈妈对于孩子包容与接纳,就像是说水之对于鱼,就像是土壤之对于种子,就像是空气之对于生物,妈妈对孩子包容与接纳的程度与质量将决定着孩子一生的生命质量。不信,那些对孩子比较苛责和严厉的妈妈们,你尝试着去允许自己的孩子一些在以前不曾被允许的行为,然后观察孩子的生命状态,和以前会有什么不同!
和这位妈妈聊天的最后,她抛给我一个问题 :我也想去允许孩子,但又怕宠坏孩子,没有了规矩!这确实是个问题,智慧的妈妈、爸爸们,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4260864/f2ca47a937f221d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