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81229【四】周濂:我们后人类的未来

181229【四】周濂:我们后人类的未来

作者: 天悦刘洋 | 来源:发表于2018-12-29 21:26 被阅读51次

    一、导论

    我们知道古希腊哲学的关键词"理性与科学"。时间过去了2000多年,来到了我们所谓的21世纪。理性和科学一往无前地发展,将导致什么样的一个后果?展望我们所谓的后人类未来,我们将会面对什么样的危机和挑战?

    网易CEO曾经在一个论坛当中提出一个概念,他说:"现代科技的发展,将会导致人类走向一个人与网络、人与AI相结合的时代"。对于这个时代,他充满了乐观的态度和精神。但是,我今天想要给大家展示一个相对比较悲观的前景。因为我们的后人类未来,很有可能把我们带入到一个反对现代政治文明的图景当中。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个人物--弗朗西斯·福山,美籍日裔的学者。他在2002年写过一本书《我们的后人类未来》,副标题是生物技术革命的后果。在这本书当中,他一开始分析了两本非常著名的20世纪的反乌托邦小说。一本著名的《一九八四》,作者是英国的作家奥威尔,还有一本是《Brave new world》(美丽新世界),作者是赫胥黎。这两本小说非常有意思:前者可以把它理解为网络科技和AI技术对人类社会可能造成的影响的探讨,而后者可以理解成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可能造成的影响的探讨。他说《美丽新世界》向我们展示出了这么一个前景,生物技术有可能通过改变人性,来改变我们整个人类的政治组织和结构,从而让我们进入到一个所谓的后人类阶段。这个后人类阶段并不值得让我们满心欢喜去拥抱它。他说,其实我们已经站在了人类与后人类历史的门槛上,生物技术会使我们人类失去人性,但我们却丝毫没有意识到,我们失去了多么有价值的东西。也许我们将站在了人类与后人类这一巨大分水岭的一边,但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个分水岭正在形成,因为我们再也看不到人性中最为根本的那个部分到底是什么了。

    二、人类科技的指数型增长

    人类科技的指数型增长

    弗朗西斯·福山的这个想法是不是有点杞人忧天?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给大家出一个非常简单的思考题:在一个水池当中,荷叶从无到有的生长。每天荷叶的生长速度都增长1倍,到了第10天的时候,荷叶将铺满整个水池。到底在第几天的时候,荷叶会长到水池的一半?你在第9天的时候,还觉得荷叶才铺满了水池的一半,离铺满整个水池还遥遥无期。当你第10天,早晨醒来的时候会发现,荷叶已经布满了整个水池。

    人类科技同样如此,人类科技存在一个指数级增长的趋势。Google的首席科学官曾经说过,我们人类技术的发展,是一种加速回归定律的发展趋势。这个定律告诉我们,进化节奏是以我们常识所无法预料的方式展开。在这种人类科技的指数型增长趋势下,我们很有可能在2045年的时候,就迎来所谓的Singularity(奇点)。后来Google首席科学官库茨韦尔又更改了奇点的年限,把它往前挪了大概16年。他说,也许在2029年的时候,医疗技术会使人均寿命每过1年,延长1岁。不仅如此,而且到那个时候,人类有可能会跟AI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最终创造出一种新型的生化人/生物人的种类。

    那这到底预示了什么样的前景?

    人工智能VS人类智能

    在分析生物人/生化人之前,我想先把这个焦点或者视野,转向人工智能。

    大家都知道,在2016年曾经举行过一个举世瞩目的人工智能和围棋高手之间的对弈大赛,一方的是所谓的Alpha Go,另一方是韩国著名的棋手李世石。在比赛之前,大多数围棋界的人士都预测李世石将豪无疑问地战胜Alpha Go。最后的结果李世石以1:4惨败,而且唯一胜的那一局,还是因为Alpha Go死机了,并不是因为李世石在棋艺上有多么高超。过了1年之后,中国著名棋手柯洁也与Alpha Go的升级版本有一次比赛,在比赛之前柯洁也是信心满满,认为自己一定能够毫无疑问战胜Alpha Go。结果柯洁以0:3惨败告终。我曾经看过直播,李世石跟Alpha Go比的时候,曾经非常郁闷。但他唯一的表现是起身出门,抽了一根烟。柯洁就不一样了,他在现场痛哭流涕,精神崩溃。

    这两场比赛引起了非常多的讨论,有人认为人工智能已经或者将要超越人类的智能,我把他称为支持派。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虽然Alpha Go赢了李世石和柯洁,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即将或者一定会超越人类智能,我把他称为反对派。

    我个人认为,反对派所提出的几个理由都是不成立的,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理由。他们认为机器只会计算,没有创新,所以人工智能跟人类只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其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观点,认为虽然Alpha Go赢了,但是并没有真正理解围棋的基本原则。唯一的概念是布局和布局之间的关系,所以Alpha Go的程序,学到的东西很有限,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而所谓的类推能力,不过是由Alpha Go积累的海量样本所造成的,Alpha Go并没有任何创新。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个观点成立吗?这个观点成立的前提是我们的创新、我们的想象力、我们的大局观都与计算无关,或者说是计算以外的一些人类品质。事实上,就像聂卫平在评论Alpha Go跟李世石对弈的时候,说过一句话。他说,我发现Alpha Go下出了我们人类有史以来从未下出的招数,我必须要向Alpha Go脱帽致敬。为什么?因为Alpha Go充满了创造力和想象力。

    反对派的理由二,机器没有自我意识,所以它不是人类智能,无法超越人类智能。机器可以有意识吗?这是非常有趣的一个科学哲学的问题。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叫做约翰赛尔,他曾经做过一个思想实验,Chinese room(中文屋子),这个思想实验讲的这么一个场景。我们可以想象,在一个黑黢黢的小屋子里,我们不知道里面到底是人还是机器。然后你不停给这个屋子里面塞进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这个屋子里反馈给你对于这些问题不同的答案。如果这个屋子里的东西可以对你的提问对答如流。请问:这屋子里的东西,到底是计算机,还是人类智能?其实你不知道它是人工智能还是人类智能。我们可以环视身边的朋友,一定可以对你的提问对答如流。但是你由此可以断定他就是人类智能吗?是不是有可能是人工智能呢?

    反对派还有一个理由,机器没有人类的情感。什么意思?我们可以援引弗朗西斯·福山在我们的《后人类未来》这本书当中的一段话。他说,归根结底问题不在于机器永远无法复制人类的智力。归根结底问题在于机器几乎不可能获得人类的情感。大家仔细去思考弗朗西斯·福山的表述,你发现他往后退了一步。他承认人工智能有可能接近甚至超越人类智能,但他说问题的关键在于,人工智能(机器/AI)不具备人类的情感。比方说,它不可能像人类那么恐惧,也不可能像人类拥有希望,更不可能像人类那样拥有性的欲望。

    所有的这三个反对理由,大家觉得有没有构成对人工智能将要超越人类智能的挑战?

    我认为,没有。

    首先我们完全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去想这个问题,为什么机器要像人呢?是不是有可能人本身就是一个设计非常精密的机器呢?在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叫做拉美特利,他就提出这么一个口号"人是机器"。当代非常著名的形而上学家叫丹尼尔·丹尼特,他在意识的解释当中也持这个观点。他认为人类所谓的意识,只不过是复杂的、特殊的计算机运作所产生的一种副产品。它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归根结底其实是一种计算的能力。

    另外一个反驳的理由,机器拥有意识只是时间的问题。只要达到足够复杂的程度,AI就有可能拥有人类一样的意识,这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更重要的如果智能只是一种物理过程,结果是什么呢?我们人类引以为豪的自由意志,不过是拓展未来可能性的一种能力。我们所谓的想象力指什么?我们说这个人非常有想象力,无非是说他拥有一个能够把两种看似没有关联的事物相互连接的能力。当聂卫平说,我们要向Alpha Go脱帽致敬的时候,他讲的是机器拥有比人类更发达的想象力。因为机器把两种人类看似无法连接的招法联系在一起了。所谓的创造力,无非是无中生有的能力,也就是突破既有范式自创武功的能力。所以你会发现,自由意志、想象力、创造力,这些看似属于人类特有的属性,其实都可以还原为算法和计算力。

    所以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命题,创造力也许就等于算法。大家要知道,在跟李世石对弈之后,Alpha Go已经进入到一个突飞猛进的自我进化的过程当中了。根据一些科技新闻的报道,Alpha Go Zero最新版本已经完全脱离了人类经验,可以进行自我学习。只要你给它输入围棋的基本规则,不需要去学习3000年以来的人类棋谱,通过自我的运算可以自创武功。而且在短短3天之内,可以下赢Alpha Go Lee版本,21天之后可以下赢Alpha Go Master版本。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科技指数型增长的典型案例。Alpha Go Zero的核心是一组连在一起形成人造神经网络的神经元,每次对弈之后会更新神经网络,让棋艺更精进,是一个可以自我创造知识、自我创新招法的人工智能的进化版本。

    说到这里,我想特别强调,反对派之所以对人工智能将要超越人类智能不屑一顾,他们之所以会得出这么一个错误的结论。因为他们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认知误区,他们始终认为机器要模仿人类。只有更好模仿人类,机器才能够战胜人类,这是一个大错特错的认知误区。

    181229【四】周濂:我们后人类的未来

    下图是柯洁跟Alpha Go对弈时失声痛哭的场景。我看过柯洁的一个访谈,他描述当时的心情说,我内心一直在不断告诉自己,我下不过它,我下不过它,完全不是对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Alpha Go在跟柯洁和李世石对弈的时候,会出现如此大的情感波动吗?显然不会。事实上,人类的这种脆弱性、敏感性,人类的情感在未来的人机对抗过程中,恰恰是我们的弱项而不是我们的强项。情感不能给我们加分,而只能给我们减分。反过来说,机器的冷酷无情,不是缺点,而是优点。

    所以,机器为什么要以人类做样板?毫无疑问,人类所珍视和引以为傲的很多属性和价值,比如说生活方式的多样性、自然语言的歧义性、情感的丰富细腻和脆弱性,这些东西在与人工智能的生死竞技场上都不是优势,而恰恰是我们的负担。所以,关于人工智能的思考,我个人认为最大的myth(神话),港台会把myth翻译成迷思,我觉得迷思这个译法更漂亮。最大的迷思是什么?认为机器作为人造物,应该像它们的造物主也就是人类一样,拥有人类所有的属性,包括智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想象力、创造力、道德,以及爱和怕的情感。

    我想说,所有这些想法都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所导致的认知盲区。你把我们人类作为一个样板和Model去设想人工智能所应该长成的样子。这个误区会让你误判现实。你会认为人工智能不足为虑。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许可能恰恰相反。不是人工智能像人类智能那样去发展,而是反过来人类智能有可能越来越像人工智能。而且整个人类社会的组织运作方式都有可能以AI为样板。这话什么意思?简单说,人类社会有可能越来越趋近于一种演算法的社会。我们古代的社会,组织原则可能是基于血缘、传统、习俗。现代的社会,可能是基于一些经济的规律,或者说一些现代的管理方法。但是,未来的人类社会会把所有这些东西,都还原成所谓的演算法。我在N多年前,曾经去参观过阿里巴巴公司的光明顶。那时候云计算刚刚崭露头角,我看到云计算时,觉得整个人类社会确实到了一个分水岭。因为在那个巨大的屏幕上,不断浮现各种各样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告诉我们,在过去短短1小时当中,在淘宝和阿里巴巴上哪些商品获得了最大关注度。通过云计算可以告诉商家,怎么去组织你的整个公司。其实这个小小的案例,可以推而广之。我们今天人类社会正在逐渐以演算法为基础来重新组织和架构我们人类社会。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简单的判断,在未来并不是AI越来越像人,而是人类社会越来越像AI。

    分析到这里,可以把我的一个基本论点先抛出来。我的想法是在展望现代科技的发展前景的时候,尤其是在展望AI科技和生物科技发展前景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思路。只有这样子,我们才能预见到危机。否则我们会堕入到一种盲目乐观主义的情绪当中。

    三、现代生物科技的危机:改造人性

    我们接下来讲生物科技。事实上,我个人认为生物科技对于人类文明的冲击,也许比人工智能更迫在眉睫。

    181229【四】周濂:我们后人类的未来

    大家可以看下图,这张图我在网上找到的。这是《美丽新世界》的一个配图。什么意思?大家可以看这张图,读图可以知道大概意思。人类通过服食某种特殊药物可以改变我们的人性。最近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非常畅销的一个历史学家,叫做赫拉利,他写过《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他在《人类简史》最后一章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不论智人(我们现在的人类)付出了多少努力,有了多少成就,还是没办法打破生物因素的限制。比方说我们终究是不能长生不老的,我们的智商也许封顶了,也不过是160,或者180。但是,到了21世纪,整个情况有了改变。因为人类似乎有可能突破生物因素给我们设下的无法逾越的障碍。从此之后,自然选择的法则被智慧设计的法则取而代之了。具体说来,我们可以做这么一个预言。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当中所描绘的那个场景,也许正在成为现实。也就是说,通过生物技术,我们将会彻底改变人性。

    什么是人性?

    说到改变人性,我们很自然会问,什么是人性?读过中国经典的朋友们,知道孔子和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主张人性本恶。但其实无论是人性本善还是本恶,都是他们形而上学的一个假设。既然说是假设,意思是说跟我们的事实也许并不完全对应。哲学家往往是从自己的理论出发,对人性做出这样、那样的假设。现代的社会科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他们更多是强调通过经验研究、科学研究所发现的人性到底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弗朗西斯·福山的说法非常有启发性。他说,所谓人性指人作为这个物种所具备的典型行为特征。大家注意,这里的关键词是"典型"这个词。具体说来,指一种统计学意义上的人工产物。也就是人类行为和特征所分布的中位数。那很显然,这么定义的人性不是形而上学意义上的人性,而是基于现代科学的统计学意义上的人性。

    人类行为的影响因子

    181229【四】周濂:我们后人类的未来

    说到人性,大家都知道英文是nature,与nature相对应是什么?nurture,可以把它翻译成先天本性和后天养成。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不算太漫长的一生,你之所以成为今天的你,到底多少是基于nature,多少基于nurture?按照现在科学家的研究,一般会认为影响人类行为的因子,主要有三种:基因(nature)、环境(environment)、个体选择(Individual selection)后两者都是nurture,你之所以成为今天的你,是由这三种元素共同作用所产生的。大家可以看一下,下图T恤上到底写了什么?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归根结底都是你爹妈的错,为什么?如果是基因有问题,那肯定是我爹妈的错。如果说后天没有提供足够的教育环境,那也是我爹妈的错。这个说法当然只是一个笑话,因为我们都知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元素,个体选择。个体选择其实是你自主性的一个体现。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nature和nurture对人的影响。这张图在解释人体所产生的各种疾病,哪些疾病是完全受遗传或者受基因所影响的。做父母的都知道,怀孕期间要去做一个非常重要的检查,胎儿唐氏综合症检查。唐氏综合症是一个完全受基因影响的疾病,糖尿病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非常流行的一个病。糖尿病相当一部分是受基因影响的,但更大的部分是受什么影响?外在环境的影响,所以糖尿病又被称为是富贵病。败血症完全受环境的影响,而不是基因的影响。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些不同的病症产生的病根,我们可以对症下药,及早进行预防和管制。

    如果说疾病这个问题到底是nature还是nurture,对于我们的政治和道德判断影响甚微,智商到底是受nature还是受nurture的影响,那么是一个兹事体大的问题了。

    181229【四】周濂:我们后人类的未来

    我给大家推荐《钟形曲线》,作者是查尔斯·默里,他大概在1982年左右做了一个研究。研究的主要成果体现在下图上,大家可以发现黄色曲线部分指黑人的智商;红色指白人的智商。仔细看这张图,会发现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白人的智商普遍高于黑人的智商。如果这就是事实,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人是生而不平等的。

    弗林效应

    我们现在要回答这个问题,如果智商更多是受先天因素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似乎就要接受种族主义的这个结论。不同种族之间,就是存在着先天的差异性。由此得出一个结论,体格更好,智商更高的种族,将应该拥有更优先的生存权。说到这里,大家一定会想起20世纪的那场灾难,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所以,查尔斯·默里的研究被普遍认为是西方极右义研究的一个成果,他试图在论证人和人之间,天然存在着等级差异。

    好在后来又有一个叫做弗林的人,他又做了一个研究。这个研究非常有意思,大家可以看看这张图。他分明研究的是英国、荷兰、以色列、挪威、比利时这些发达国家,在1942-1992年长达50年的过程当中,普通人的智商发展曲线。你会发现一个非常清晰的现象,从1942-1992年,智商测试的结果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弗林效应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同一个族群的人在不同的时期,智商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这意味着人是在进化的,50年可能对于进化来说太短了吧?大家有没有想过,从1942年-1992年,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还是那些人,但是因为外在环境的变化,换言之,因为nurture的变化,导致人类的智商有了显著提高。所以,弗林效应告诉我们,即便在智商这种硬指标上,nurture的影响,也要高于nature的影响。由此来反思刚才的钟形图标,也许可以这么一个结论:查尔斯·默里的研究结果--白人的智商高于黑人的智商--这很有可能是因为黑人的外在成长环境要远远落后于白人的成长环境,所以导致他们的智商检测结果明显落后于白人的智商。

    如果你们对这个结论依然心存疑虑,再给你们举一个例子。这位教授来自于斯坦福大学,他在中国的农村做了长达几十年的研究。研究结果触目惊心。举例来说,6-15岁的儿童,中国城市有4500万,而中国贫困农村地区有8000万,根据这位教授的研究结果,发现前者上大学的概率是后者的8倍。前者上名牌大学的概率,则是后者的21倍。我是1991年考上北京大学,当时我身边的同学,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小县城,甚至有很多来自于农村。但是今天的北大、清华和人大,来自于农村家庭的孩子少之又少,为什么?因为农村孩子的智商远低于城市的孩子吗?是,也不是。为什么说是?这位教授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在儿童出生的前1000天当中,贫困农村地区有55%的婴幼儿是贫血的,70%的婴幼儿在认知或者运动方面发育迟缓,农村3、4岁孩子的智商不足90的比例,远高于城市和其它国家。我们知道智商90,是一个基准线,90以下,这个孩子就非常不聪明了。所以当我们问,中国农村的孩子智商是远低于城市孩子智商吗?我说,是。因为调查结果就是如此。我说,不是,因为什么?他们的智商之所以低于城市孩子,不是因为他们人种上是略等人种,而是因为外在的环境(医疗环境、教育环境)远低于城市的孩子。所以,如果你认为nature是大于nurture的,你就很自然得出一个种族主义的结论。如果在美国,你可能是一个极右派。如果你认为nurture(后天养成)是大于nature(先天本性)的,你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左派。

    比如说这个人物,叫约翰罗尔斯,他是西方当代政治哲学第一人。他在1971年写过一本书《正义论》,在他看来人之一生受到三种运气或者偶然性的影响。

    第一种:社会的偶然性。你所出生的社会阶级,比方说王思聪,被称之为是国民老公,为什么能在网上嚣张跋扈,不是因为他本人有多么聪明伶俐。更主要因为他出生在一个很好的家庭。

    第二种:自然偶然性。我经常举的一个例子,从小我打篮球,姚明也从小打篮球。我觉得我的球商不比他低,但是我身高只有1.81米,姚明身高2.26米,所以最终的结果是姚明去了NBA,成为了NBA巨星,他每年赚的钱,我十辈子都赚不到,这就是自然偶然性对人的影响。

    第三种:幸运偶然性。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幸和不幸,好运或者恶运。我曾经看过一个报道,有一个人在高考前几天,偶然翻到一个习题,然后他就做了。高考那一天,发现考的就是这道题。于是他就考上的名牌大学,这就是所谓的幸运的偶然性。

    西方的左派自由主义者会认为这种外在的偶然性,在道德上都是一些任意的元素。你由此获得的各种成就或者收益,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你不应得的东西。所以,你必须要把你的这些所得以某种方式回馈给社会,回馈给那些在三种偶然性当中处于最不利地位的那些人,这就涉及到政治哲学当中一个很重要的主题,正义和运气之间的关系。

    这句话我特别喜欢,叫"没伞的孩子只能拼命地跑"。我知道这句话是在一个纪录片。这个纪录片的题目叫做《出路》,导演跟踪拍摄了三个小孩的10年。这三个小孩其中一个是农村的孩子,她10岁才开始上小学一年级,很快辍学了,因为家境太贫寒,她嫁给了她的一个表哥,最后挺着大肚子在一个工厂里面打工。她曾经的梦想是考上大学,到北京去,然后每个月挣1000块钱,给家里买面,因为家里没有面。然后给家里面接自来水,因为没有自来水喝,这是她的人生理想。

    另外一个孩子是房地产商的女儿,这个小孩从小受到了非常好的音乐教育。但是她放弃了北京一个非常著名的音乐中学学习的机会。她父亲把她送到德国杜塞尔多夫去读艺术学院,后来给了她一大笔钱,让她办一个艺术公司。这个孩子可以说从一生下来就含着金汤匙。

    还有一个孩子,是最普通的孩子,小镇青年,从小刻苦读书,高考三次,三次失利。最终考上了武汉一个不知名的学校,经过个人的奋斗,成为了城市中产。

    这三个孩子的一生,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朴素的道理,在很多时候nurture的影响,会决定你的一生。导演在讲述完这三个人的故事之后,他读了一段郭德纲的话。他说,我从小家境贫寒,每到下雨的时候,我的同学都在学校里面等家里送雨伞。我知道我们家没有伞,没有人会给我送雨伞,所以下雨的时候,我就只能拼命地往家里跑。没伞的孩子,只能拼命地跑。

    我听到这段话,还是特别有触动的。所以当我们在思考正义和运气的时候,我觉得罗尔斯的基本立场是值得我们认真去思索的。他说,没有一个人可以从以上那三种偶然性当中获益,除非他以某种方式回馈给那些最少受益者。你要以某种方式回报、回馈这个社会。

    人性是可以无限延展的吗?

    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我们刚才谈到了nature和nurture之间的关系,毫无疑问,很多时候我们不堪忍受某些疾病的困扰,我们试图通过一些药物、一些生物科技的进步来改善或者疗治我们的疾病。比方说百忧解、利他灵,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这些药物主要用来治愈我们的抑郁症、好动症,诸如此类。

    百忧解和利他灵的发明,的确对人类来说是一个福音,因为它可以疗治我们的伤痛。但是我现在要提出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生物科技的发展,不仅疗治我们的伤痛,而且可以改造我们的人性吗?

    两年前,我带着我的女儿去一个商场,发现正好有一个VR技术。你可以戴上一个模拟的眼镜,进入到虚拟空间当中。那个虚拟空间当时虽然制造的比较粗糙,但已经有让你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我们西方哲学史上,有不少哲学家曾经提出过所谓的快乐机器思想实验,什么意思?如果给你一种机器,让你进入这个机器之后,可以忘却此前所有的人生烦恼了,过上一个无比Happy的人生。请问:你愿意进入到这个机器当中去吗?哲学家通常会认为不可以接受快乐机器或者快乐丸对我们的改造。因为当你进入快乐机器之后,你所过的人生,不仅不是最好的人生,甚至都不能算是人生。

    所谓虚拟人生,虚拟人生,重点在于"虚拟"二字。真实的人生,就是应该酸甜苦辣,样样具备的。我们在生活当中所要获得的不仅仅是那种心理的体验或者说内在的状态,我们不仅想拥有创造诗歌的体验,我们想要实际去创造本身。我们不仅想要去感受恋爱的体验,我们想要实际去恋爱。我们不仅想要实现某事成功的体验,我们想要获得真正的成功。政治哲学家金迪卡说,人生不仅仅是一些正面的体验,不仅仅是结果,而是那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有苦也有乐,未经考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没有经过挣扎获得的成功,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我们可以这么说,虽然人的本性具有很大的弹性,但是通过生物技术,究竟可以把我们的本性延展到什么程度,这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核心问题。

    所以,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问这个问题,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弗朗西斯·福山在这个问题上,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概念。他说,我们必须要区分治疗和改良这两个说法。有些疾病我们希望去治疗它,这并不等于我们希望进一步去改造人性,即便是抑郁症,在某种时候我个人认为对人而言,并不完全都是负面的作用。

    所以,我觉得在追问人性弹性限度的时候,也许我们需要认真思考,我们究竟是想要治疗,还是想要改善,从保守主义的角度出发,他们会认为我们需要继续感知痛处,不断承受压抑或者孤独,甚至去忍受令人虚弱的疾病的折磨。因为这是人类作为物种存在的大部分时段所经历的一切。我在年轻的时候读普罗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非常叹为观止。因为普罗斯特对于疾病、对于人生有着非常细致入微的感受。

    弗朗西斯·福山说,人性的保留是一个有深远意义的概念,为我们作为物种的经验提供了稳定的延续性,它与宗教一起,界定了我们最基本的价值观。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希望保存人之为人全部的复杂性,我们希望保存漫长的人类历史进化而来的禀赋,我们试图避免通过人工的、生物技术的方式,进行自我的修改。因为我们不希望阻断人性的那种统一性和连续性。

    那进一步我想介绍另外一个保守主义者的观点,这个人叫做里奥斯特劳斯,他说文化的主要含义指心灵的耕种,指与心灵的自然本性相符合的照顾和改良心灵天生的诸般能力。

    他这段表述当中最关键的词是"自然",生物技术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治愈疾病,延长生命,让孩子变得更加易于管教。但是他的代价是让一些无法言说的人类品质的丧失,让那种天分、野心或者各种各样的多元性的丧失。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有一天,人类的身体可以像乐高积木一样随意拆建。比如说,你想让自己成为羽毛球的高手,我把这个胳膊卸,装上了一个林丹标配的,从此我就成为了林丹式的羽坛高手。我想可以像聂卫平一样下围棋,或者像Alpha Go一样下围棋,我就在大脑当中插入一个芯片,可以下围棋了。当我们人类的智力和情感,可以像U盘一样即插即用,我们的人格同一性、生活的统一性,乃至文化本身就分崩离析了。你今天想过林丹的生活,后天想过李昌镐的生活,再后天想过比尔盖茨的生活,那你是谁?你的人格同一性,生活统一性,从此就分崩离析了。

    事实上,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当中给我们展示的就是这么一个未来。通过严格的生物控制,人类被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都经过大量的、反复的训练,最后塑造出完全同一的、人为的性格。比如说,像δ这样等级的人,在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当中,从小会受到各种各样的电机实验,这个电机实验让你丧失对诗歌、书本的兴趣。这样的人,不再需要奋斗,不再敢于梦想,也不再拥有爱情,不需要做出各种各样的道德选择,也不再组成家庭。但这样一来,就像弗朗西斯·福山所说,在这些新兴人类身上,再也没有赋予我们人类尊严的各种特征了。所以,到了所谓美丽新世界,我们所看到的是彻底人为的世界,看到的是一个充满了恐怖的,缺乏想象力的,缺乏美妙的情感,缺乏细微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人为的、冷冰冰的世界。

    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的发展,会让那些拥有优越意识的人,获得了如虎添翼的工具,他们将一跃成为所谓的"超人"。库茨韦尔预言,也许到了2029年,人类有可能获得永生。这项技术会惠及众生吗?肯定不会。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是无法享受,也无权享受这个科技成果的。那些真正拥有政治经济实力的人,他们会首先享用这些科技成果,而且没有任何理由和动机,让这些成果普及众生。所以,我们后人类的未来,不是一个自由平等人所组成的社会,很有可能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就像《美丽新世界》展示的那样一个软性的专制社会。我们处于这五个等级的最低等级,而且你处于最低等级还不自知。因为最高等级给你注射了各种各样的快乐丸或者快乐血清,你非常悠然自得,身为奴隶而不自知。

    人类三种可能的悲观前景

    人类三种可能的悲观前景,赫拉利总结如下:

    第一种:人类将失去在经济和军事上的用途。因此未来的经济政治制度,将不再继续认同人类有太多价值,也就是人类蟑螂化。

    第二种:社会系统仍然认为人类整体是有价值的,但是个人是没有价值的。

    第三种:社会系统仍然认为某些独特的个人是有价值的,但是这些人会是一个超人类的精英阶层,而不是一般的大众。

    我个人认为短期内最有可能实现的是第三种可能性,也就是说,我们会迎来一个超人的少数阶层的出现。大概在两年前,赫拉利在清华大学做过一个演讲,这个演讲非常耸人听闻。标题是21世纪会是史上最不平等的时期吗?答案是 maybe,有可能。

    此前,富人和穷人之间的鸿沟仅仅是经济学意义上的,随着AI技术和生物科技的发展,富人和穷人之间的鸿沟,有可能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这样一来,先前的社会经济阶层,有可能转化成为生物阶层系统。所以就来到了我们今天这个报告的主题,如果这个前景是有可能的,哪怕不是100%可能的,但是足以引起我们足够的忧思。

    四、小结 政治与科技

    181229【四】周濂:我们后人类的未来

    所以,我要提出用政治锁死科技这个命题。我配了如下所示的一张图,这张图大家能够察觉出来,这是当年伽利略在教皇接受的审判,伽利略为什么接受审判?因为当时的教会阶层,认为伽利略所代表的现代科技,有可能会颠覆当时的社会系统。

    而事实证明,伽利略是对的,当时的教会阶层是错的。所以我放了上图在这里,其实是一个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我们今天说用政治去锁死科技,是不是有点夸大其词。我们对现代科技的态度是不是就像当年教会对待伽利略的态度。

    划出"治疗"与"改进"的红线

    我个人认为,无论如何我们至少要画出治疗和改进这二者之间的一条红线,当我们在展望生物医学、生物科技、AI技术发展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承认有可能在医学和教育领域,给我们人类社会带来非常积极的,而且意义深远的影响。但是,我们必须要杜绝通过这些现代科技,去改进人性的这些企图。因为一旦突破这个红线,就有可能制造出生物学意义上的超人,有可能打破近现代政治所赖以成立的那个基本前提--人和人之间在脑力和体力上是大致平等的,这是近代政治哲学家们提出政治哲学理论的最基本前提。

    坦白说,我最近跟我的一些朋友,包括一些纽约时报的朋友交流,他们都非常担忧。因为他跟国内的这些科技巨头采访和交流的时候,发现这些科技巨头们,他们只对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充满了兴趣,对于科学技术有可能带来的伦理学和政治学的后果,从来不加考虑。那两相对比,在欧洲和美国,就这方面的思考会深入的多,而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政策和法规,在严格的执行,试图在医疗和改进二者之间画出一个红线。

    在某种意义上,用政治锁死科技的背后依然是一种平等主义的冲动,而且是向下拉平的冲动。我们希望让他些有着优越意识的人变得不那么优越,变得跟我们一样平等。所以,这是弱者联合起来去防止出现无法约束的强者的一个冲动。用尼采的话说,末人反对超人的冲动。但是,在另外一个意义上,用政治锁死科技的背后是对人类业已存在的文化和人性的守护,是在捍卫人的尊严,反对由现代科技单独定义谁配为人类的一场战斗。

    所以,我要再一次重申我的那个判断。当我们在展望现代科技的发展前景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思路。惟其如此,我们才有可能预见到危机。即便这种预见充满了悲观性,甚至某种意义上是危言耸听。反过来说,我们反思现代科技所带来的伦理问题和政治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坚守人类中心主义的原则和底线。因为惟其如此,我们才能解除危机。

    我觉得我们人类确实走到了这一步,而企业家、学者、科学家、政治家,都应该共同思考这个问题,也让我们能够以一种更加健康的心态、积极的心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我们后人类的未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81229【四】周濂:我们后人类的未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hxm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