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9.唐宋词解析: 李存勗《忆仙姿》

19.唐宋词解析: 李存勗《忆仙姿》

作者: 山中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23-12-06 22:02 被阅读0次

                    忆仙姿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凤。长记欲别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解析:

1.《忆仙姿》的别名是《如梦令》

2.词的主题:一说歌咏刘晨、阮肇和仙女的燕舞和离别情景;一说唐庄宗自咏其情。

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曾记在那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欢宴,一曲清歌伴着凤鸟般的舞姿飞动。总是记得依依惜别的时候,你眼含泪水出门相送。多像一场梦,多像一场梦,残月在天,落花遍地云烟一重重。

详细解读:

这是一首三十三字的小令,采用神话传说故事作题材,描写刘、阮和仙女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表达了别后对佳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凤。”曾宴,点明往事。桃源深洞,“舞凤”,即凤舞,为叶韵,乃倒用,言伊人如凤之舞。

词中写刘晨、阮肇天台遇仙女故事,省去全部细节,只将初会和离别时最深的印象加以形象化的概括,高度精炼。清歌凤舞,风光何等旖旎!

“长记欲别时,和泪出门相送。”“长记”二字是关键,记忆中的情景是那么的美好,可这一切已如梦幻,永无再现之期。小词没有多少篇幅,不容铺叙,要求写得很精粹,所以“长记”以下几句对整个宴别的过程便撷取了送别这一高潮时的场面来写。“长记”二字,上接“曾宴”二字,“和泪出门相送”写送别之悲痛,这是实写,下面旋又转入虚写。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如梦!如梦!”诗有诗眼,词亦有词眼,这四个字实为本词之眼。如梦者,昔年之事如一场无凭的春梦,昔年之景只能在梦里再现,昔年之倡除非在梦里相逢。叠用两个“如梦”,显得更为惆怅,更为感伤。残月乃夜阑之景,落花烟重乃暮春之景,伤心人别有怀抱,才会有凄凉的感觉,更显萧瑟的气氛,言尽而意不尽。

这首小令,抒情细腻,婉丽多姿,辞语美,意境更美。词人描绘了曾和佳人在理想的世外桃源之地相聚时的情景,此为虚写梦中之景的美好,成为感情之流回旋奔涌而下之处,回忆如梦,因而显得特别含蕴丰富;梦醒时分,侧重于对眼前情景的刻画,眼前的半轮残月和簌簌坠落的花瓣,如烟一样的月色,给全词笼上了迷蒙孤寂的气氛,在这凄清的夜里,对她的思念绵绵不断,如此深沉。虚实两端互相补充,形成“以闲淡之景,寓浓丽之情”的特色,更显意味深长。

相关文章

  • 田哥原创《如梦令.别愁离恨》

    图片发自简书App《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园》。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清真集》入“中吕调”。三十...

  • 词牌学习·如梦令

    如梦令,原名忆仙姿,乃后唐庄宗李存勖所创。后苏轼用此调时,改为如梦令。 李存勖《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

  • 如梦令

    如梦令 相传为后唐庄宗李存勖(xù,即李亚子)自度曲。起初叫《忆仙姿》,苏轼嫌调名不雅,取词中“如梦、如梦”之叠句...

  • “如梦令”词牌格律

    此调本名《忆仙姿》。创调之作是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词,词存《尊前集》:“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风舞凤。长记欲...

  • 词牌名《如梦令》来由

    原名《忆仙姿》,由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首次创作,作词后令乐工谱曲,因词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苏轼遂取“如...

  • 革命遗址篇之二(回味黎川80—84)

    九、革命遗址篇 80、如梦令•击退土匪胡伯龙 (依【后唐】李存勖《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体式,词林正韵:第八部(仄...

  • 忆仙姿

    怎言深情一片,无非轻薄放荡。急风花零落,遍地红伤谁看。风笑,雨笑,半生年华孤傲。

  • 忆仙姿

    遥望高楼隔水, 流逝从别年岁。 帘卷蹙蛾眉, 折柳清风环珮。 余味,余味, 两岸葱茏潜荟。

  • 忆仙姿

    常忆荡船幽暮,绿柳轻风暗驻。春暖叶新抽,摘送定情藏贮。秋树,秋树,冬叶落时谁舞。

  • 忆仙姿

    夜半鸟鸣人定,梦中犹记长亭。 日出皆似空,只见泪痕几处。 难奈,难奈,此情早已深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9.唐宋词解析: 李存勗《忆仙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hxs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