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登天的感觉》之“我想从哈佛转学”

《登天的感觉》之“我想从哈佛转学”

作者: 水滴有痕 | 来源:发表于2018-03-17 16:06 被阅读0次

      读到这部分内容的前半部分,我内心有点疑惑:咨询师不是协助求助者自己去探索,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吗?怎么还给制定学习计划了呢?看到后面,说对方不来咨询了,我才意识到,原来作者是要拿一个失败咨询的案例来说事的。

        在咨询师和督导的争论中,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

        我感到自己的声音在发颤,脸在发烧。

      见此,督导缓了缓语气说:“请原谅我刚才说话有些生硬,但你没有与莫妮卡认真谈她在哈佛大学的感觉如何,怎么就知道她没有慎重考虑过这个问题呢?”

        督导看到咨询师的反应,关注到了他的情绪,开始缓和了语气。而缓和语气之后,对方也愿意停下来思考对方说的话,觉得督导的话不无道理。这更加印证了先处理情绪,才能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处理好情绪,后面问题的解决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在咨询师向督导汇报的这个案例中,我个人体会到,咨询师跟督导的不同在于,督导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让莫妮卡留下来或转学,而咨询师预先就设定莫妮卡不能转学,一定要留在哈佛。这个设定阻碍了咨询师进一步理解求助者,跟求助者在一起,体会她的感受,没有这样的共情,就无法进一步协助求助者去探索事情背后的深层原因。而咨询师做这个设定背后的原因是自己的投射,自己来哈佛求学不易,非常珍惜这个机会,他由此就认为所有来哈佛的人都应该珍惜这个机会。这一点说明,作为咨询师,对自身的充分认识非常重要,还有开放性思维,多元价值观这些,这些咨询中的软技能对于咨询的成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述这一点也让我想到了教育孩子,虽然教育孩子跟做心理咨询是不一样的。但对于家长而言,育儿先育己却是真的。就像孩子不愿意做作业,父母首先就设定不做作业怎么行呢,有了这样的信念和思维,就没办法真的倾听孩子不愿意做作业的背后到底是什么。而我们不能接受孩子不做作业也是源于我们的成长经历,我们根深蒂固的信念。时常检视自己的信念是很有必要的。愿意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和需求,首先就需要家长暂时放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那一刻,真的愿意跟孩子在一起,体会孩子那个当下的感受。孩子被看到了,就有力量面对自己的问题。这个时刻,某种意义上,父母就是孩子的心理咨询师。父母其实也是协助孩子自我成长,而不是代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登天的感觉》之“我想从哈佛转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hyj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