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监考,所以带每一届孩子,我都会再三重申考试的价值和意义,强调考试既是对知识的考量,更是对诚信品质的验证。事实证明,这么做是很有必要的,以往的孩子,我们进行阶段检测,我基本上是不大监考的。他们写他们的题,我该干啥干啥。
但是,我发现这届孩子不行。尽管目前而言,他们基本上也可以自测,但是俩班都有几个孩子总是会想方设法地作弊,男生女生都有,甚至这里面不乏平时老师眼中的所谓好学生。
在失望的同时,我就在想,这是为什么呢?
上次跟一个作弊女孩儿的家长聊,她说闺女有一次回家说,她心里可不平衡,因为有的孩子平时不好好学习,但考试时作弊,成绩轻而易举就超过了自己,这位妈妈的意思是说闺女作弊是不是有这方面原因。我不以为然。
因为那次这个女孩作弊,其实不过是早读结束后一次十来分简单的的古诗文翻译及中心的小测试,不排名,不发奖,顶多就是全对的同学表扬加个量化分,出错的孩子对答案纠正一下而已。况且她家姑娘就属于平时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还是班里学习小组的大组长……我实在想不明白,她为啥一而再再而三地作弊,大考作弊有她,简单一测依然有她。
后来我就想起了墨子所写的一《公输》一文,大意是说墨子为阻止楚攻打宋,就给楚王讲了一个故事,说是一个人自己有锦衣玉食豪车别墅,可还非要去偷境况不如自己的邻居家的,问这是为什么。楚王答“必有窃疾也”——你说,一检测就要想方设法搞小动作的孩儿,是不是也是有病啊?啥病?“窃疾”,窃取知识之疾也!
否则,我就是搞不明白,再三强调好品质强过好分数,为什么他们就是一次次被责罚也要铤而走险呢?
对这些孩子,真是失望而又无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