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的一个晚上十点左右,手机收到老妈的一条微信,“刚跟你爸吵架,最后决定跟他离婚”,当时手机在房间里充电,我是在信息收到之后20分钟才看到的。
看到的第一反应是:老弟知不知道这事?于是发个微信视频通话给他,手机收到提示“忙线中”。这时我心里大概有了底,老弟八成也收到消息了。果然,过了没几分钟,老弟邀我视频通话,大致说了下事情经过,然后跟我说“事情摆平了,你不用管了”,所以这条信息自始至终我没有给老妈任何回应。虽然没有回应她,但在我心里,其实有很多很多话想对她说。显然,那些话肯定不是她爱听的。
收到这条信息的前一天,老妈才刚参加完同学聚会,不用想都知道“同学会有毒”,特别对于老妈这种“无脑”的人,必然中毒很深,各种比较不知不觉地触发了那颗“不定时炸弹”。
老妈退休之后,把退休休闲生活愿景全部寄托在老爸身上,可她是退休了,老爸还没退呢。这样的寄托,对双方而言,简直就是个无限重复的不定时炸弹,指不定哪天就会炸,而且炸完这一次下一次还是会炸。
我能体会那样的感觉,因为我曾经也把我下班之后的生活全部寄托在先生上,并深受其害,喜怒哀乐全赖于先生的反应,痛苦不堪。很长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我才渐渐明白,自己的精神寄托应该在自己而不应该是别人。与其受别人“折磨”,还不如认真体会寄托于自身的各种感受,时而品味孤独,时而享受独处,即使某个时间点或许会很痛,但痛定思痛过后往往会得到一种解脱,而不是一直累积在那等着达到临界点之后爆发。
老妈正是陷入了那样的死循环中,脱不开身。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她很容易受人家影响,不喜欢独立思考,人家说什么她都觉得有道理,反而自家人说的老是听不进去。不用掐指都能知道每次吵架的内容,反反复复就是那老三篇,无非是人家日子过得多么多么好,自己过得多么艰辛,随便一件小事都能成为导火索。
去年老妈曾尝试过“离家出走”(其实也就是去她广东的亲戚家玩,不肯回家。),现在干脆就直接说要离婚,可我觉得这只不过是在逃避。或许她认为离婚之后,她就能摆脱这样的死循环,然而她却没有想过,这旧的死循环,或许可以破,可破了之后的新困境,难道就不用去想了吗?
没错,离婚之后就不用受老爸不理睬的气了(老妈喜欢到处去玩,老爸喜欢宅在家,她要老爸陪她去旅游,老爸总是不愿意去),可是当独守空房,精神无所寄托的时候,是不是又是一种全新的折磨?难不成年过半百的老妈还想再嫁?在那样的小地方?能找到一个比老爸脾气更好的人的可能性有多大?谁能忍受老妈那臭脾气?就算真有那么一个人,他又能一直承担她那么重的精神负担吗?未免也太天真了。
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父母这一辈人的婚姻里,有那么多架来吵,老妈老爸吵,公公婆婆也常常因为一点点小事吵个半天。
我没有办法去说服老妈,因为一说她她就会说我偏向老爸。其实想想,有人吵总比孤独终老要强得多吧?或许吵着吵着,一辈子就过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