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国学与传统文化
《大学》逐句解析(1)综述

《大学》逐句解析(1)综述

作者: 口口一么鹤 | 来源:发表于2018-04-12 17:26 被阅读0次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句话应当是《大学》这本书的总体纲领,大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好的德行彰显出来,是为了革新民众(的思想),最终达到至善的境界。也就是说大学会告诉我们什么是好的德行,然后指引我们反思自己和好的德行的差距,引导我们提升思想境界,直到至善的境界。

    那么大学究竟是什么,我认为就应该是我们脱离了稚嫩的孩童时代,拥有了独立认知能力之后,希望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和思维能力,以期达到“从心所欲”的自由。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道(大学之道)止于至善后就可以确定自己内心的志向,确定自己内心的志向之后,就能内心平静。内心平静后就能思想安稳,思想安稳之后才能思考,思考之后才会有所得。

    上一句说过,大学之道的终极目标就是达到至善的境界,也就是我们想要达到的从心所欲的自由。那么我们知道自己人生的终极目标之后,就能确定下来人生的志向。这个志向就是确定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大的方向确定之后,内心就不要再受到外界的干扰,让内心平静下来,不要躁动不安。心静了,大脑的思维也就平稳了,不再心猿意马了。此时,心脑合一,就能拥有人类最强大的才能——思考。思考之后,就会有收获。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已。

    万物都有本末,事情都是有始终,知道这些次序,那么就离大学之道很近了。

    我们长讲本末倒置,舍本逐末,就是说分不清轻重,分不清主次。世间万物都是有本末的,就是有其本质的属性和非本质的属性。非本质的属性表现在外,显而易见,而本质的属性在表象的背后。认识事物一定要认识其根本属性,不要被表面的属性迷惑。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开始和终结的。知道开始,我们就可以迈出前进的第一步,不要拖延,开始去做。知道终结,我们面对失去和离别就会心态平稳,不再患得患失。知道一切的一切都是有先后顺序,那么离至善的境界就更近了。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古代想要把美德彰显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的人,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族;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族的人,首先要提升自己的修养。想要提升自己的修养,那就要先端正自己的思想。想要端正自己思想的人,首先要让自己的意念坚定。想要意念坚定,首先要让自己有知识和智慧。获得知识和智慧的方法就是认真的推理事物的原理。

    这句话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由来。就是说首先我们要做好自己,然后才能去实现人生的抱负和梦想。做好自己就是要让自己充满正能量,意志坚定,不走邪路,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要深入探讨各种事情的原理。这样我们就能提升自己的素质。自身素质提高后,应该去团结家人,帮助其他人成长,最终达到平天下的人生理想。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已成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句话基本上就是把上句从‘终’推理至‘始’,又从‘始’推理至了‘终’。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从天子到百姓,都是以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为基础。如果自己根本上的修养乱了,而去治国平天下,这是不对的。这是应该重视的轻视了,应该轻视的却重视了,还未曾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不论我们处在什么样的位置,都应当先做好自己。毕竟人是为自己而活的,自己的品行,自己的修养才是一切之本。如果我们不注重自己的品行修养,而去追逐那些钱财,权利,这根本就是错误的。钱财,权利,名气,这些东西应当轻视,因为它们是我们提升自身之后自然而然来的东西。如果我们舍本逐末,那么肯定是要遭殃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逐句解析(1)综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df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