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写作笔记(14)‖文章结构之过渡

写作笔记(14)‖文章结构之过渡

作者: 朱朱哥弟 | 来源:发表于2023-09-19 00:10 被阅读0次

    整理/朱朱哥弟

    过渡:是文章结构要素之一。

    是指体现段落与段落、层次与层次各种衔接关系的形式或手段。

    必要的过渡可强化文章的逻辑性和层次感,使结构更严谨。

    常见的过渡形式有三种:

    一是关联词语。诸如:“因此”,或“由此观之”;“然而”,“但是”,“此外”,“不仅如此”,“总之”,“综上所述”、“简言之”,等等。他们通常至于段首或句首。

    二是过渡句。即承前启后、搭桥过渡的句子,一般置于前段之末或后段之首。

    三是过渡段。其作用略同于过渡句,其自身也是相对独立的段落,置于两段或两层之间。

    在什么情形下需要过渡——

    第一,文章内容转换的时候,包括时空转移、事件改变时需要过渡。在记叙文和叙事性作品中常常用到。如《藤野先生》先写东京见闻,又写仙台求学,中间就用一个独立的句子表示空间的转移:“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让呢?”

    《谁是最可爱的人》记叙了松古峰战斗后,写到:“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于是转到写马玉祥从烈火中抢救朝鲜儿童的事件。

    论述的方面改变时需要过渡。这种过渡能体现上下文之间的各种关系——承接、因果、转折、补充、深入、主次等等。譬如在长篇论文和讲话中,有时可使用“首先”,“另一方面”,“正因为如此”,“不仅这样”等过渡词语,表述论述内容转变时的种种情形。

    第二,表达方式或方法改变的时候。

    一是抒情议论与记叙描写的接榫(sun)处有时需要过渡。《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始是抒情和议论,在转入叙述前使用了“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这样一个过渡句;结束三个故事的叙述并再次进行抒情议论时,又用“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 ······”来表示过渡。

    二是运用插叙、补叙、倒叙等表现方法时往往需要过渡。插叙的过渡,如《百合花》写总攻前乡干部送来慰问月饼,这时“我”恍然记起“原来今天是中秋节了”,下段开头又写道:“阿!中秋节,在我们家乡······”于是便穿插描写了“我”儿时中秋节晚上合家吃瓜果月饼的欢快场景。

    补叙的过渡。再如《祝福》叙述“我”年关时节回到故乡鲁镇,第二天和第三天去看望本家和朋友,但作者故意略去第二天的情形,先写第三天看到·····感觉十分厌烦,决计要走,下段开头则写“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这样便顺理成章转到补叙第二天“我”和祥林嫂见面的场景。

    倒叙的过渡。如《祝福》,小说先描写“我”对祥林嫂之死的心理反应,然后说:“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今也连成一片了。”接着就展开回忆。回忆将结束时又写道:“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于是,又和回忆前“我”灯下沉思的心理描写接上。形成倒叙式的整体结构,叙事线索非常清晰、缜密。

    三是由概括说明到具体叙述时也可能需要过渡。方志敏散文《清贫》开头概说自己在长期奋斗中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在具体叙述前使用了提示性过渡句:“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积蓄,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趣事叙述完毕,用设问法概括说明家中财产状况:“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有是有的,但不算多。”又自然而然过渡到关于“我”的几样“财产”的具体叙述上去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作笔记(14)‖文章结构之过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du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