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想法
生活中,处处是哲思

生活中,处处是哲思

作者: 谧静的夜晚 | 来源:发表于2024-09-09 16:46 被阅读0次

故事一

前些天和一位好友通了微信电话,原本只是互为关心的谈话,到后面聊着聊着却成了谈论生活、国情、婚姻的一次聊天。

由于朋友的儿子,多年前在某国留学后,如今留在了那里工作,她今年还特地飞过去帮他购置了一套房子。在那里生活了两个月,由于语言不通,无法交流,又没有朋友在那里,她最终还是选择早点回到sh。电话里,她说道:生活在那里,最不好的就是没法沟通交流,环境什么都挺好,空气也不错,但时间久了,呆得难受——没人聊天说话,很难适应。毕竟,在sh都快生活了一辈子了,突然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身边虽然也有国人,但没有朋友,逛街都成了难题,哪里还有想象中的那么惬意呢?时间越久越寂寞。

除了生活,朋友还聊到了教育。如今教育其实已经成了每年的热点话题,但鄙人和朋友都认为,每个国家的教育制度都有它的可取之处和弊端,没有完美的教育制度,只有适合国情的制度。如今的ys教育,有它的弊端,但一定也有它的可取之处,只是在执行过程中该如何优化具体落地的方案,比如说什么时候能采取小班化教学的方式等(说实话,小班化教学是自己从读书起,就开始梦想教育能有的模式,也始终不太明白,为何其他都在学习x方的,偏偏最根本的模式不改变。这样,其实学再多,最后只是在加重老师和学生的负担,因为其他都是根据班级规模来实现的)

聊完教育,又聊到了婚姻。虽然自己已经成家立业,家有可爱宝贝一枚。但现如今,90后、00后的青年男女,鲜有和我们有相同婚姻观和家庭观的人,选择单身或者丁克的大有人在。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结婚大部分女方都会附带个条件:最好有房有车。且不说这是不是约定俗成的,就算是社会默认的条件,那无疑给男方父母带去很大的压力。要知道,在早前,即使大家默认这样的条件,但房价没有这么高,再往前推,男方结婚后,单位都是会分房作为安置的。所以大家也都不用愁,早晚会有房的。其实,原本结婚这件事,男方如果有条价,自愿承担婚房,或首付,或全款,那也没有什么;条件相对弱的,双方共同承担,也是一种办法;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有房还不够最好还有车,而且越来越多的自媒体舆论导向都倾向于男方就应该事先准备好房和车。试问,大家都是打工的,同样花心血抚养大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一边倡导男女平等,一方面还要男方父母完全承担这等昂贵的费用,就仅仅因为那句“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现在城市里,有多少嫁过去的女孩子和没出嫁一样,相反倒是很多男方的儿子因为尊重老婆的多,有的甚至和岳丈家里同住,但房子的钱倒是男方出。有些父母和女性就会说,觉得这是给女方的经济保障,而且女的生孩子辛苦,半套或者一套房子不应该么?对于这些想法和言论的现象,自己不好评论,毕竟这个是每个家庭的选择。但正因为这是每个家庭自己的选择,就不应该被放到网上来讨论甚至是攀比或者炫耀,这样做只会影响整个社会青年人婚姻观的树立,甚至是毁了年轻一代甚至是下一代的婚姻恋爱观。爱情也好,婚姻也好,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但不能以绝对的利益条件做为交换,这样交换来婚姻,即使长久了,身在其中的人只有自己知道当中的酸甜苦辣。不然怎么说:一入豪门深似海。

故事二

最近和y同学约了出去逛街吃饭,地点在市中心某家素菜馆。由于车子还在保养维修中,于是选择了绿色出行——地铁。

大概是很久不坐地铁的缘故,每次有机会坐地铁,都会有很多的“奇思异想”

看着车厢里各色各样的人,有的是上班族,有的是已经退休的,有的可能和自己一样还处于休假的。无论是哪种人,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低头一族”。虽然自己很早的时候就知道这个现象,但当你真正身处这样的一个环境后,感觉还是不一样的。其实,低头一族早就不是什么新名词,更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只是自己开车久了,不怎么见到而已。但在自己已有的印象里,之前的低头一族,还各有特色:有看手机的,有玩ps的,有看纸质书或电子书的,甚至还有在那里背书复习的。可现如今,一眼望去,不要说看纸质书了,连个玩ps的都不怎么看得到,基本都是智能手机——有用来看电子书的,有发微信的,有玩游戏的,各种都有。这就显得自己拿了本《家》在那里看,有些格格不入了。即便如此,自己还是选择了看书,倒不是为了显得自己有多么与众不同,纯粹单从读书方面讲,反复比较之后,自己还是喜欢看纸质书,况且因为路程较长,手机也不会因为看电子书久了而没电。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心里有点小倔强:阅读,还是纸质书拿在手里感觉更真实。自己的生活,也不该被电子产品给充斥着。

故事三

其实这个小故事和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同一天,甚至第一个故事的聊天内容,一部分都是这一部分的延伸。但之所以放在最后,是因为觉得,这个故事如果写完整,会用掉很多的篇幅,而其实从内容上看,有很多可能又显得啰嗦,或者说冗长,读者未必想读下去,毕竟都是些个人理念和想法,而自己写文章也并不是为了让别人来赞同自己,或者按照自己说的去做,只是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思考而已。既然这样,那么除了一些比较中立的观点,其他有些犀利的个人观点就没必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拿出来强调了。

这个故事,简单来说,就是在白天,和自己的一位好友嘎三胡,先是聊着家长里短,都后来开始聊当今职场、家庭教育等,总的来说,我们俩属于理念大致相同,但实施方法不同,对于当今很多现象等看法也有些不同。因为她是因为现象而吐槽,可我却是因为知道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吐槽其根本。其中,聊到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教育。这也是为什么自己会有在故事一里,和另一位好友特别聊了一下国外教育的原因了。现在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或者是同学,她们始终就是觉得国外的教育对孩子好,所以但凡有条件的都想送孩子出国,至于后续如何,似乎也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关于这个,说到底其实也是每个家庭的选择,但自己考虑想说的是,如果纯粹只是为了避免ys,或者gk这件事,那出去未必就一定是好的。因为在外面的竞争也很激烈,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如果是真心想要好好深造某些专业,那么的确西方国家的一些先进理念和专业深度是值得学习的。但这些话,也只是个人的见解,或许在其他人看来也会显得有些狭隘。可无论如何,自己还是希望朋友们不再一味觉得只有国外的教育适合孩子,虽有其可取之处以及好的教育理念在那里,但孩子是否能适应那里的整个教育环境、社会环境也应当是做父母衡量的项目之一;另外就是,不能只因为自己生活在大城市,而忽略了整个国情。同样的,当然也是希望,从长远考虑,在未来的某一天,教育能真正的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结语:
生活的每一天,其实都会有不同的小故事发生,也是这一个个小故事,组成了我们缤彩纷呈的人生。我们应该好好拥抱它们、感谢它们、怀念它们,而不是抱怨它们、排斥它们。唯有如此,我们的生活才有可能充满希望。

相关文章

  • 生活中,处处是阴阳,处处是升降

    先引用一句内经中关于阴阳的话“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还有,...

  • 生活中处处是智慧

    和同事家属聊天她说到一件事情:儿子最近表现不好,成绩有点下滑,有时上课睡觉,所以同事很是焦虑和生气,有一次很生...

  • 生活中处处是数学

    生活中处处是数学,跟孩子相处的时候要牢记。今天朋友送了个披萨,去接女儿路上儿子忍不住打开想吃,我说等接了姐...

  • 生活中处处是奇迹

    最近在感受着自己的变化,从什么都不相信,开始相信身边所有的美好,这样的感觉真好。 生活中处处都是奇迹,只要带着感恩...

  • 生活中处处是表演

    生活中处处是陷阱,处处是争斗,处处是坑,处处是算计,处处是对比,所以说每个人表演经验丰富的幸福感就强。 朋友小席的...

  • 生活中处处是修行

    您福报的“余额”不足,请及时“充值”! 传播善知识 感恩正法善缘 人间处处是道场,告诉您如何在生活里修行,原...

  • 生活中处处是教材

    今天是大年初二,在这里祝大家双喜临门,万事如意! 昨天看完七场电影后已经是下半夜了。回来的路上...

  • 生活中处处是哲学

    很多人都不太喜欢哲学,觉得它枯燥无味晦涩难懂,读起来处处是艰难险阻,有人很不屑地说哲学在生活中根本用不上,这...

  • 生活中处处是镜子

    生活中处处是镜子。 堂姐的儿子知道我在深圳,约了几个老乡聚聚。几个都是因南京和深圳两座城市结缘的老乡,席间大家也不...

  • 生活中处处是学问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去实践,去行动,去体会,去经历,每一次的历练都会带来新的成长,每一次的对话都是通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活中,处处是哲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ee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