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0 1

作者: 木汴 | 来源:发表于2019-07-05 02:23 被阅读0次

0 平静、独立思考

我们作为现代人类社会的一员,特别是在中国目前这个社会高速进步、经济飞速发展的国度里,我们其实很难平静下来,很多人和我说的第一句话永远是:“哎,最近好忙/好累/好痛苦“。笔者本人也是这样,每天9点半到公司,感觉还没干啥就到了中午,吃完饭小憩一会,又开始下午的工作,开会、”对事情“,过规划、想方案,等回过神来又到了5点多的那个时刻,然后浑浑噩噩吃了晚饭,又开始了晚上的工作,直到10点多,终于觉得工作告一段落了,才准备收拾东西回家,周而复始。

确实,不管是我自己还是我的很多朋友,无论读研、刚工作亦或是工作了很久,都觉得自己很难平静下来,连看本书、读一份杂志的时间都没有,事实上,互联网中自媒体、手游、短视频发达的原因,和我们整块时间的占用以及休息时间碎片化是分不开的。我们习惯了短视频,自身的休闲需要的”刺激“阈值越来越高,甚至连走路都觉得无聊,必须要拿着手机才愿意走路。

抛开这些外在因素不谈,工作时间的增长也是一个因素,笔者在中国最大的两家互联网公司(注:统计时间2019年)都待过,8点的夜宵券和9点的夜宵,永远是大家习以为常的福利,刚刚入行的时候甚至有一种疑问,大家都没结婚吗,怎么吃完晚饭还要在公司待着。这种景象和小时候父母下班做饭、带我温习功课的日子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只有当夜深人静打开电脑写文章的时候,我才感觉自己是平和、放松的。

但是你知道吗,2018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只有76.4岁,根据2016年的数据,中国婴儿出生健康预期寿命只有68.7岁,也就是大约25000天。而大部分人大学本科毕业,离开校园的怀抱已经22周岁,也就是说已经过去了32%,更别提我国研究生比例也会随之增高。除去退休之后的时间,大部分人可以好好”经历“的人生实际上只有30-35年,平均也就12000天左右。

为什么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需要平静、需要独立思考?因为有一天我突然想到,如果就这么过下去,很快我就会在职场、家庭之前挣扎着,然后突然有一天,在某个午后意识到,原来我已经到了这个年纪了,我会惊慌、会错愕,但是或许这个念头又只会停留那么片刻,然后又在生活的裹挟中,慢慢向前走去。在那个瞬间我仔细想了想,便萌生了写点东西的念头,把自己的一些浅显的思考写下来,帮助自己成长,更可以通过理性、心理学、数学来对自己的心理亦或是普罗大众都会有的心理进行分析,给自己找寻片刻宁静。

1 焦虑的来源

我思考的第一天,就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这么焦虑。后来我发现,焦虑是普遍现象,感到不适是普遍现象,大家都很焦虑,可以说大家都很害怕、恐惧。

哥哥在某个夜里和我讨论了大约4-5个小时,讨论我们俩的种种人生轨迹,讨论工作、生活,最后我们在家附近的某个大学里跑了几公里,回家的路上,我问他你已经得到了你想要的工作,拿到了你想要的薪水,为什么这么焦虑?他说他控制不了,忍不住就会担心,明天我生活中的某一环会不会出错。

很多心理学家把这些归结于我们对于不确定性的忍受程度,简单来说,就是两句话:一个人在不确定性越高的时候,他越容易产生焦虑;一个人对不确定性的容忍程度越高,他越不容易焦虑。我自己对于这个观点有个更进一步的想法,我们的焦虑情绪不仅容易受不确定性的影响,还受到不确定性机会的重建概率、可恢复程度以及负面后果大小的影响。

我们可以把不确定性分为正、反两面来分析,比如期末考试,那么我们对于这件事的不确定性可能是这两个方面:

一、达到我的预期,比如我对数学分析的期望可能是90分;

二、达不到我的预期

那么从我的角度来说,可能还会存在哪些影响因素呢?

一、不确定性的机会重建概率:不论是否达到我的预期,我是不是可以重新恢复这件事到之前的状态?注意,这个机会是在达到预期的情况下也可以有的。对于我们担心的大部分事情,很难,可以的事情包括抽奖、买彩票等通过金钱可重新复制的不确定性;

二、可恢复程度:如果达不到我的预期,是否有机会恢复?比如重考、重修等,可以让我在已经未达到期望的情况下重新改变结果;

三、负面后果大小的影响:比如未达到自己的预期,对于自己未来(可能是下一秒也可能是十年后)的负面后果有多少,包括影响程度和影响时间,比如高考,影响之大、影响之深远可能”决定了一辈子“,又譬如今天是否有自己想吃的菜品,影响的不过是中午吃饭的心情罢了。

从我的这个理论中来分析一些共性的焦虑,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什么这些焦虑可以称之为”共性“。

比如恐飞症,为什么很多人在明知飞机目前是全球最安全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仍然恐飞呢?主要在于空难的可恢复程度以及负面后果的大小都是难以承受的,从1959—1997年的全部空难事故中,飞机全毁,且有人员死亡的占58%,重伤甚至死亡这样一个赤裸裸的负面结果,对于我们任何人都是难以接受的。即使不确定性很低,我们对于这个不确定性的忍受程度也会受到这些的影响。同理还有高考,尽管可以通过复读来增加机会,但是高考达不到预期对于一个人后十年的人生经历还是会有很大影响,这是不可避免的。

刚才我说到的第一个是不确定性的机会重建概率,我为什么说对于大部分事情很难,因为时间是永不静止的,无论你是否做的好,时间永远会推着你向前走,所以很多机会一旦错失,你就要再经历漫长的等待,甚至很多机会的负面结果是难以承受的。

所以通过这些分析,我们自己也可以得出结论,生活中大部分我们焦虑的事情,实际上换做谁都会焦虑,所以我们不应该因为焦虑心理而感到悲哀,更不要自暴自弃,为什么?因为是否焦虑的不确定性上,有个关键因素:个人的自我预期。

我们焦虑的来源,实际上是自身的自我预期,换句话说,自我预期永远有高有低,当你的焦虑心理明显的时候,实际上是你自我预期普遍高于常人的时候,而真正能把事情做好的人,没有不对自身预期高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好朋友已经在家人的安排下进入了一家上市公司从事技术工作,但是他很持续焦虑,为什么?因为他希望在这一两年的黄金期学到东西,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但是他觉得领导、同事拼劲不够,学习氛围不好。当然,我们不排除是他自身的原因,但是他有这个焦虑,说明他对于工作的预期较高,这其实对于个人发展来说,肯定是一件好事,毕竟只有当你想往高处走的时候,你才会有行动。

最终,对于不确定性的容忍程度因人而异,在我们每日的思考中生根发芽,你的思考会沿着这个不确定性的后果、负面预期的影响程度以及自己对于正面的预期把握这三个方面展开,每个人的思考习惯都不懂,但对于这些的思考是有共性的,不同的人格、思考方式也会决定最终焦虑对于你的影响。

When you hide away from the light, and shiver at night,

当你蜷缩在午夜的黑暗中啜泣时

I've been there before.

其实我也曾像你一样

I'll tell you everything that I lost,

我能直面所有失去的悲痛

相关文章

  • 独立思考:0 1

    0 平静、独立思考 我们作为现代人类社会的一员,特别是在中国目前这个社会高速进步、经济飞速发展的国度里,我们其实很...

  • 从0到1

    《从0到1》 最特立独行的事情不是去反对大众意见,而是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书名:《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

  • 理性判断,独立思考

    九风疾人行 2016-12-15 0:19 《理性判断,独立思考》 中国人由于没有理性地判断和独立思考,而爆发了食...

  • 1⃣️0⃣️1⃣️0⃣️

    昨晚被蚊子骚扰没睡好,今天睡到六点半才起床和舒克一起练习了90分钟的瑜伽,瞬间精神抖擞。今天加资源和以往一样,稳定...

  • 津陕粤读书分享促进会第一期活动实录

    前言: 戈靶分享书籍《从0到1》,阅读目的为培养创新思维和在商业行动中独立思考的能力; 飞飞分享书籍《数学之美》,...

  • 0 .0 .1

    已经有多久了,999一直在黑暗中行走着,这个路程太远太远了,远到999都已经记不清他是为什么踏上这条路的,又是如何...

  • 0*1=0

    今天看到这个算式,在说到底是零乘任何数都得零,还是一乘任何数都得它本身。 假如我把1作为个数,把0作为贫穷,这个贫...

  • 1*0=0

    今天在脉脉上看到一个有趣的问题,1*0=0是1的问题还是0的问题?有点懵,事物具有关联性,1和0若是永恒不变...

  • 【简书闪充】大多数人相信X,但事实却是X的对立面《从0到1》

    推荐指数:7.0 《从0到1》这是一本以近哲学的角度思考创业的书。主旨:保持反潮流的独立思考,通过规避竞争的方式创...

  • 13  |  见字如面:未来,属于终身学习者。【2018.9.5

    Part1 关键词:终身成长、独立思考 由于之前在自己的“ 0——0.1 ”群里送书,后来同群的一位群友宝妈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独立思考:0 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ej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