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希望我的死比我的人生更值得。
——《小丑》
文丨旧故麻袋
∨
“疯狂”似乎是洞悉这个时代最贴切的形容词,疯狂的社会、疯狂的物价、疯狂的股市、疯狂的言论、疯狂的举动、疯狂的教育......当然,也会有疯狂的电影。
《小丑》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它的疯狂,不仅源于它绝对黑暗的内核,更源于它将一个经典反派角色的前世今生讲了个通透,在某些层面上,你甚至会开始同情“小丑”的成长遭遇,读懂“恶不是无端生出的”、“人是如何变成鬼的”等诸多隐藏在电影细节中议题。
从现实影响上看,《小丑》注定会是今年争议最大的一部电影,事实也是如此。在《小丑》预映期间,电影就已经成为美国司法部门关注的重点,主要是怕在电影大规模上映当天会有大规模枪击威胁。这样的悲剧也不是没有发生过,毕竟七年前,《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公映时发生过一起12人死亡、70人受伤的枪击案。为了避免恐慌,美国一些电影院宣布,戴面具、化油彩妆或者穿戏服的观众将会被禁止进入电影院。
在大洋彼岸已是小心如此,更何况其他国家,所以《小丑》未被广电引进,我表示理解,甚至觉得《小丑》本就不该是一部被大肆宣传的电影。但我必须承认它的艺术价值,演员、配乐、剪辑、色彩,无一不令人惊讶,杰昆·菲尼克斯值得拿一座小金人,电影更值得被载入影史。
我忧虑的源头来自电影《小丑》用极为负面的价值观挑战现今社会的法制和生存法则,虽然也有网友说:如果一部电影能真的影响现实,那么文明社会该有多脆弱。但也别小看了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多少过错,源于模仿。
也有人拿电影打趣,说:如果未来某天评选21世纪影响最坏的100部影片,《小丑》必定榜上有名,而且名列前茅。我想要附赠一句:实至名归!
抛开之前超英电影里“小丑”的形象和标签,你对这个角色的认识还剩下多少?没有人能够解释“小丑为何成为小丑”,也没有人知道在成为“小丑”之前,他是谁?他经历过什么?作为一个反派,他疯疯癫癫,混沌、恐怖、阴暗,可是什么促成他成为一个非人非鬼的存在?这一次,电影《小丑》给出了答案。
和三十年前,靠推进化学池制造一个“小丑”的方式不同,这一次,制造一个“小丑”,只需要把他推入这个社会。
“小丑”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高谭市,这是一个以曼哈顿为原型设计出来的架空城市,在这个城市里,涂鸦随处可见,街道上满是垃圾,天空灰暗没有阳光,甚至还会被色情剧场的招牌遮挡。
在这个脏乱差的城市里,危机四伏,广播里播报着政府的无所作为,罢工事件时有发生,财务紧缩导致社会服务被削减,贫富差距严重......似乎没有什么事情值得被庆祝。
这时的“小丑”还不是“小丑”,他有个英雄式的名字,叫亚瑟·弗莱克。在高谭市,他是那只随时能被人踩死的蝼蚁,穷困潦倒,与精神有疾病的母亲相依为命,自己还患有一种随时随地会发出刺耳笑声的精神疾病,平日里,靠着当“小丑”揽客这份微薄的工资,维系着艰难的生活。
但偶尔上帝会觉得你还不够惨,来给你点雪上加霜,看似友好的同事为了得到“小丑表演”的工作,诬陷亚瑟向他购买枪支,而恰巧在他去医院表演节目时,因携带枪支而被投诉,他失业了。
失业的他,也还没对生活彻底绝望,毕竟他还有梦想,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喜剧脱口秀演员,他把所有觉得好笑的段子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可现实告诉他,他只能成为别人段子里的笑料。
他也曾对孩子有过微笑,展示友好,可换来的却是一句:别骚扰我的孩子。而他在说完“对不起”后,放声大笑,只能靠一张精神病证明换来片刻的安宁。说到底他被世人认为是一个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怪胎”。
生活对他,没有一丝怜悯,定期问询的心理开导师,从来没有在意过他真正的呐喊,在政府打算取消该服务时,给亚瑟的最后一句话是:别人才不在乎你的死活。
在这之后,他爱上了邻居,那个在他看来唯一懂他、恋他,会因他讲的段子发笑的那个女人,那个对他来说美好的存在,成了他生活中唯一的依赖。
可是很快,他发现那个母亲口中的主人是他的父亲,而所谓父亲的那个人告诉他只是他母亲的样子,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他去了母亲之前的精神病院,才发现自己真的是被领养的,而且还在年幼时遭受过非人的虐待。
在失业最糟糕的那天,他开枪杀了三个人,他紧张愤怒,到慢慢接受,而当得知自己身世的那一刻,他在心里杀死了母亲,后来在现实中,去医院杀死了母亲。
本以为至少还有女友可以依靠,可最终发现,女友只是自己的幻想,真正存在的,始终是自己一个人。
当亲人、朋友、情人都消失不见,他的世界失控了,但他很快在崩溃中重生过来,他要做自己。于是他杀死了诬陷他的同事,杀死了那个拿他当笑料的脱口秀节目主持人,那一刻,他才觉得自己活着。
唯一从虎口逃脱的同事,亚瑟在放走他时,说:你是唯一对我好的人。
之后,他和这个世界彻底决裂,坠落重生。他从挣扎,到控诉,再到疯狂,成全了内心那个贫者欺贫,弱者凌弱的黑暗世界。
“小丑”的诞生,曾出现在亚瑟周围的人和事都是养料,把只是一个受精神病困扰的病人推向了堕落与黑暗的深渊。
但这就是全部吗?把一切的罪责归结于社会。不,这并不是全部。他难以自控的精神病难道不是源于他的原生家庭吗?如果不是被他的养母领养,他的童年即便没有幸福,但也至少看得到阳光,可年幼的他却承受着非人的虐待,就像母亲年轻时说的那样,她并不知道孩子被虐待,因为他从来不哭,而长大后的他虽然失去了童年的那段悲惨往事,但即便是哭,也是笑着的,他得了一种病,一种只会放声大笑的病。而他的妄想症也与养母的精神病史如出一辙。
最终,他成为了“小丑”,在直播的脱口秀节目中,当着所有观众的面杀死了莫瑞。高谭市的怒火被点燃,边缘人、贫穷困难的人们统统带上小丑的面具,奉他为“英雄”。可“小丑”终究只是个符号,人们崇拜的并不是妆面背后的亚瑟,而是化完小丑妆后的那个理想化的自我。
那些欢呼着带着面具的人们,或许都不明白自己在欢呼什么,只是为了满足一番内心最卑微的渴望。
亚瑟的一生是悲惨的,因为他的身世、父母、谎言、精神疾患......甚至可以直白点,《小丑》的另一个名字可以被叫做《被嫌弃亚瑟的一生》。
主演杰昆·菲尼克斯无疑奉献了一段让人惊喜的表演,从他出场的第一个笑容,第一声笑声开始,我就被震撼到了,而展开变形的蝴蝶骨是杰昆·菲尼克斯优秀程度的最好见证。
电影是压抑的、黑暗的,这没有什么好怀疑的,因为这就是导演的原本意图,让我们认识到“小丑”的源起,认识到那个制造邪恶的高谭市。很惊讶,这一次DC走心了,商业漫改痕迹很淡,不再执念于空谈和逼格,看着更像艺术片;动作戏全无,全靠杰昆·菲尼克斯影帝级别的表演控场;没有了特效的加持,从人性出发。不得不说,不拍超英题材电影的DC,才真的让人肃然起敬。
你若问我电影有高潮吗?我会如实回答:从第一秒到最后一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