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在某个平台一起学习的南京闺蜜问我:你干嘛要做短shiping ,zhibo,要来学习这个课程呀?我和她吧啦吧啦的说了自己的想法。然后她继续追问:然后呢?然后呢?
好像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去学她那个课程呀?!有时候被他们这样一句话噎的我什么也不想说。是的,很多时候我们会有一些学习投入了很多金钱而没有收回相应的投入,那是否说明你的投入都是错误的。学习有没有效果,其实无论学什么内容,与你自己的心态和投入度有关系。就像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同一个老师教,有的孩子学习好,有的孩子学习不好,不一定是老师不行,而与孩子的状态有关。
今晚把这两天培训课程内容几位老师的笔记又看了一遍,发现所有这些被看见并且成为平台讲师的老师都是非常的认真和有股拼劲儿的。他们有的是非常会做人,有的是在专业上真的特别用心,持续精进,真的是在一个地方深挖下去。不管是圆融老师还是楚焉老师,他们就是能做到热爱一样那就认真去做一样。每天朋友圈输出,每天做直播输出,每天听课积累素材。他们把课程反复能听几十遍,这样的能沉下来的状态就值得我好好学习。
在牙一诺的课程里有一句话让我记住了:学习的目标是觉醒和决定。有时候我们宁愿花很多时间去犹豫和徘徊,也不愿意前进一步。总觉得这个钱是白花了,但是她愿意把仅仅需要一条围巾的钱去吃一餐饭或者喝一瓶酒,一支口红,也不愿意去花这个钱去学习一个月。
今晚参加完另一个平台义工的培训之后,我忽然有一个觉察,发现那些所谓成功的人和不成功的人只有一个差别就是认知思维不同。我们有很多人他不是不聪明,也不是不专业,但就是一个思考问题的方式决定了有没有和他合作。而人的思维方式从哪里来,最初是从我们原生家庭中离你最近的人那里来,慢慢的你接受教育之后与你身边的圈子人思维有关系,再往外拓展,与你最近学习的内容,修炼的内容有关系。有时候我们会愿意花时间去精进专业知识,而忘记了其实我们的认知思维方式也需要学习,甚至是跨界的学习,它会给到不一样的思考。
思维不同,行为方式不同,遇见的人不同,最后结果也不同。在低层次群体中,人和人是互相竞争、嫉妒的状态;而在高层次群体里,人和人是互相帮助的状态,彼此是对方的业力伙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舍就是得。
在过去我在安徽的时候,同事之间最不愿意做的事就是分享自己的ppt、复习资料,总是害怕别人超过自己·我在那个群体氛围下也是如此,其实最后的结果是相互都无法成长。现在这些年我开始转换方式主动分享我的资料和课件给同行,不怕别人抄袭,最后发现对方和你关系变成了盟友关系,她也会把自己有的东西分享出来。最重要的一点是她了解你这个人的人品,愿意和你持续合作。这样能就能整合更多的资料,拿到双份的资料。
看起来是一个小举动,但是在我们内心是一个思维方式的翻转,带来的结果是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如果我们光有强的专业而不提升自己的认知,有的时候会让你的专业能力都无法施展。
这就是持续学习的目的,精进专业知识,提升思维认知,遇见同频的人,看见更多可能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