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散文》放购物车已经好长时间了,没买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怕自己不能安静温和地去看一本书。 都说汪曾祺是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是作家,戏剧家,画家,美食家等多“家”集于一身的一个文人。他自我评价文笔“疏朗清淡”。我敬慕已久,有着和“近乡情更怯”相似的心情,不敢丝毫轻佻与随便。
再说,散文必须气定神闲才能读出那个味儿来,不像小说,一目十行,搂括好故事情节就OK了。
初夏雨水饱足,心里长草,有点漂浮发涨,于是才下决心买下来看,沉一沉,静一静。现在能平和认真地看一本书,是要福分的。外面诱惑太多,杂乱又斑斓。另外好奇心作怪,想看看既能烧一手好菜又能写好文章的汪老头,到底是咋样一个趣人。
书的封面,有一段寄语:习于安静确实是生活于扰攘的尘世中人所不易做到的。静,不是一味地孤寂,不闻世事……老人从容安宁,淡笔浓墨,轻轻开启他的故事,我也随文境浮想联翩。
前面写“草木春秋”部分是小新清,汪大爷秒变成小年轻,有鲁迅写“百草园”那种细腻和童趣,一草一木,一鱼一鸟,皆有老人笔下有灵性的生物,那语境更适合懵懵懂懂少年们看的。学业告一段落,放假窝在家里,外面知了高歌鸣笛,梧桐叶摇拽筛一地斑驳阳光,懒散得翻着书,最美最纯,方能对景。
书中间部分是我最喜欢的,有沈从文,金岳霖,老舍,闻一多大师们的名人轶事到各地佳菜名肴,让我暗呼过瘾。那是大师辈出,思想自由,有风骨有张力的时代。据说中国历史三个文化巅峰就是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魏晋时期;最后是内忧外患的民国。书中文人学者,率真本性,一举一言尽写春秋。民国年代的美食,亦原汁原味,一汤一钵,直勾舌尖味蕾。
书的后面写了老房子,旧人旧事,一边看着,一边总不自觉地和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对比着。都说,以前的生活车马邮寄,很慢很有期盼,那些遥远陈旧的故事,苔藓斑驳,蛛网飘荡,在记忆里忽近忽远,忽明忽暗。
爷爷的打铁铺里忽明忽暗的碳火炉,不仅是爷爷赖以生计的家什,也可以煮烧我美食的家伙。爷爷常常买猪肺,炖着豆腐,香气扑鼻,荤汁流溢。那时,这一炉小小的荤肉,几乎就是我整个童年里最珍贵的佳肴!奶奶的小旧房里雕花床,据说奶奶的娘家是曾经的地主,被年代冲洗后,只留下仅有的旧物,吟唱着曾经的辉煌。奶奶总摇着草蒲扇子,和我讲她的陈年旧事。悠悠往事,荡着我的幼稚遐想,交织成我童年的底板,泛旧清苦却温暖轻缓。
岁月轻浅琉璃,一边读着,一边慢慢的在大师文字里寻觅曾经相似的足迹,里面有大家的影子,你的,我的,他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