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630031/ba66c33ebceb78f5.png)
【1】
“晚上早点睡觉,不准熬夜啊!听到了没有?如果你还不乖不听话,怪叔叔就要来你家,把你给抓走,”
“小朋友,不要再挑食了,叫你吃肉就吃肉,叫你吃蔬菜就吃蔬菜,如果你敢挑食,我就到你家喂你吃!”
当一个孩子听着如此低沉的男人的声音说着这段话,再看到这个人摇头晃脑,狰狞的脸孔的时候,怎么可能不会被吓到?
这个视频是93年出生的小伙子骆青君特意录制的,因为他长得比较粗狂,有一回朋友家的女儿不肯睡觉,就拜托他录一段视频吓唬小女孩。
小女孩被骆青君的样子和声音吓坏了,捂着眼睛不敢看,直接被吓到嚎啕大哭,哭着哭着就累到睡着了,而父母却以为这都是骆青君的功劳。
而骆青君的“名声”也打响了,陆续有父母来找他录此类视频,视频内容都是劝孩子睡觉、吃饭、吃药、好好写作业等。
孩子们看似在这些恐吓视频的威慑下,变得乖巧了,但有网友评论指出:“吓唬小孩的都有病”,的确如此,父母不应该这么做。
父母为了让孩子乖乖听话,不懂得追根溯源,却只想简单粗暴地用吓唬的方式,逼迫孩子乖乖就范,说到底就是偷懒甚至是不负责任。
樊登在《陪孩子终身成长》中说,无条件的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里没有交换、没有恐吓,也没有威胁。
孩子不乖不听话原本是天性,但是父母用恐吓和威胁的方式,只是让孩子表面上臣服于父母的权威,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甚至对孩子的成长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2】
被恐吓的孩子有多伤心?
前几日晚上,江苏南京一位一年级的男生,手里拿着一张英语试卷,哭哭啼啼地走进派出所,跟民警叔叔说自己念不出来英语单词。
原来,男孩的妈妈看男孩一直不会念,就威胁他说:“再不会,就把你送到派出所!”结果男孩还真的被妈妈亲自送来了!
民警叔叔一边耐心地教男孩念英语,一边对男孩妈妈进行了劝导,妈妈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将男孩带回了家。
有网友毫不留情地评论说:“家长有病吧?”虽然话不好听,但是这样破坏警察叔叔的形象,并以此恐吓孩子的做法,实在是得不偿失。
比起用警察叔叔和医生护士来恐吓孩子,还有些父母用鬼怪形象吓唬孩子,我堂弟小时候就是这样被二婶吓唬到晚上不敢睡觉的。
堂弟是个调皮的男孩子,每天上房揭瓦下河摸鱼,免不了经常被二婶揍,关键是二婶一边揍堂弟,还一边说:“你要再这么犯嫌,小心阎王爷来抓你!”
二婶说的多了,再加上堂弟也听过鬼怪的故事,于是就觉得阎王爷蹲在他的床底下,晚上瞪大眼睛不敢睡觉,即使睡着了也噩梦连连。
父母看似为了教育孩子,但其实这种威胁和恐吓,带给孩子的伤害确实长期的,有些孩子真的会因此变得沉闷自卑,更有可能导致一蹶不振。
《圣经》中有句话说,不是在爱中,就是在恐惧中。
即使不能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成长环境,父母也不要让孩子整日活在恐惧中,那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恐怖感觉,会让孩子的人生无所适从。
【3】
请父母一定不要再恐吓孩子了。
1920年,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和同事找来了9个月大的宝宝艾伯特进行心理实验,他们让艾伯特抚摸一只小白鼠,研究人员却通过敲打铁棒制造出来巨大的响声,艾伯特当即被吓哭。
以后每一次艾伯特抚摸小白鼠时,都会听到可怕的巨响,后来艾伯特由于过度惊吓,哭到几乎昏迷,再也不愿意靠近任何毛茸茸的东西,而艾伯特6岁那年就去世了。
父母一而再再而三的恐吓孩子的行为,远比这种巨响带给孩子的伤害更深,想要让孩子更健康地长大,一定不要再吓孩子了。
首先,停止言语和行为上的恐吓。
“你再不听话,我就让护士阿姨给你扎针!”并且真的带着孩子去医院,这种言语加上行为上的恐吓,除了吓得孩子哇哇大哭外,只是让孩子表面上听话而已。
当孩子不肯吃饭或者不肯写作业时,父母一定不要情绪激动,而是应该冷静地跟孩子对话,询问孩子原因,如果孩子言之有理,父母就要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法。
父母越是给孩子说话的权利,孩子越是得到尊重,那么越不会无理取闹,父母当然也就越不会恐吓威胁孩子了,这才能形成良性的循环。
其次,反省自己是否恐吓过孩子?
德国诗人海涅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当孩子出现瑟瑟发抖或者恐惧畏缩的表现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反省是不是自己恐吓过孩子?如果真的如此,要尽快跟孩子道歉。
告诉孩子父母这么说不对,让孩子不要害怕,父母是永远爱孩子的,只要一起努力,就能解决问题,并跟孩子承诺以后不会这么做了。
第三,尽量心平气和地教育孩子。
我们都知道,大部分父母都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会对孩子出言恐吓,而这个时候父母的情绪必然是激动而难以自控的。
这种时候说出什么话来,父母自己都难以把握,所以当父母发现自己要发火的时候,先离开孩子身边,让情绪先稳定下来,才能保证不会口不择言。
正如拿破仑所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父母教育孩子的首要条件是要先稳定情绪,不让情绪控制理智。
【4】
给孩子创造没有恐吓的世界。
教育学者王人平说,比扮坏人吓唬孩子的叔叔更恐怖的是,评论中很多父母认为吓唬孩子很正常,谁小时候没被吓唬过。
通过给孩子制造恐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不是育人,是驯兽。这种无视孩子感受、尊严和心理需求的行为对孩子的安全感、归属感伤害极大,真的会留下一生的阴影。
父母是引领孩子成长的守护者,不应该是带给孩子无穷无尽伤害的人,但愿那些经常恐吓孩子的父母能够意识到这一点。
其实,我最近也在烦恼,上五年级的儿子即将进入叛逆期,对学习的兴趣不大,写作业心不在焉,考试成绩也没有提高。
我对他要求稍微严格一点,他就跟没听到一样,我有时候气急了会说:“你听到没有?再听不到我要揪你耳朵了!”
我这样说也属于对儿子的一种恐吓吧,他听到会下意识地缩一下脖子,然后就能乖乖地认真写一会儿作业,但是过一阵又故态复萌。
微博上看到一个总结出来的“家庭教育中的十戒”,其中一个就是“不要恐吓孩子”,因为恐吓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期待父母们不仅不要在语言上恐吓孩子,更不要在行动上恐吓孩子,才能让孩子在平稳安定的环境下快乐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