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父陈暄将军先母刘容女士行状
作者:陈书良(陈喧将军之子)
先父元明公讳暄,湖南省桂阳县泗洲寨小洑头村竹坊人。其先祖原居河南颍川郡,南宋时二世祖陈琏南迁至桂阳泗洲寨定居,至先父已二十四代矣。十八世祖以前为七言排行,十九世祖陈士杰于清同治年问办团练,受曾国藩赏识,以军功擢升至山东巡抚。陈士杰为官清正,尝于中堂自撰一联云:一颗忠心天地塑,半点私受鬼神诛。自士杰公起改为五言传辈,因其父为忠字辈,士杰本人为厚字辈,开头两句即为“忠厚贻谟远,诗书锡庆长”。先父是诗字辈,原名诗亮。
先父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阴历六月初九日出生,家境贫寒,少年时在当地龙潭书院砍柴挑水,以是偷学识字。禀性沉雄坚毅,精进不怠,上世纪初在长沙兑泽中学读书,后考入广州黄埔军校,原为第四期,后因病延后,是为第五期。编人工兵科学习。湖南省档案馆藏《黄埔同学录》即有先父之通讯处及士官装照。同年6月随军校参加北伐。后挺进长沙。
1929年正月初六日,由长沙新沙池澡堂老板女公子陈国芳(母亲周南中学同学)做媒人,先父与母亲结婚。母亲刘容宣统二年(1910年)阴历八月初五日出生,为新宁刘长佑嫡曾孙女,其父永湘公为国立湖南大学古典文学教授。其时母亲由长沙周南女中高中肄业,先父为国民革命军营长,驻军汉口,主婚人则为母亲之伯父、国学大师刘永济先生(时为武汉大学教授)。婚后先父为母亲取名淑涵。
抗战军兴,先父服役于国军68军119师,累功擢至少将第一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湖南档案馆藏国军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第二十期学员通讯录即载有其职务。该团由蒋中正任团长,张治中为团副,其时为1943年,其地则在重庆浮屠关。)
其时也,日寇蹂躏神州,民族危急。先父率部奋战,个人固湮没无闻,部队战绩则历历可考。其荦荦大者有以下数役:
国民革命军第68军119师系西北军旧部,1933年2月至3月,在长城抗战中,119师驻守沙帽山阵地,对入侵日军进行了有效阻击。
七七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初期,第119师隶属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第七集团军(傅作义)68军刘汝明部,参加了平绥路作战之南口——张家口战役,后随第68军转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第二集团军(孙连仲),参加了台儿庄地区会战。在战斗序列中其属于左翼兵团。
之后因战局发展需要,又随第二集团军加入了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白崇禧)战斗序列,先后参加了武汉会战、随枣会战、枣宜会战、豫中会战等多场恶战,先父智勇双全,率部屡屡挫敌,牺牲极大,为抗战贡献甚钜。
如武汉会战中,第119师负责抵抗从黄梅方向来犯之敌,保卫武汉。经过连日苦战,将日军遏止于广济地区。从第四兵团总司令李品仙9月2日至7日之战报中可知部队大致情况。该战报云:“各阵地失而复得,反复攻击者数次……我军刘军团伤亡惨重,119师及31旅,据刘军团长报告,现每团仅剩二三百名,合共不过千余人。”可见战斗之酷烈。
又如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5月,在随枣会战中,第1战区第68军所部在河南省桐柏地区对日军第3师团所部进行了成功之防御战斗。8日,日军以6架飞机轰炸支援,向桐柏一带第119师阵地正面攻击。10日午,日军主力沿公路向桐柏急进。守军经过抵抗于夜间向月河店转移。11日拂晓,日军1000余人突破守军阵地,沿公路西进向桐柏城攻击。12日,中国军队在五里铺、月河店附近伏击突进之日军,予以重大杀伤。15日2时,119师发动全面攻击,袭击淮河店,并向桐柏发起攻击,战至16日拂晓,将日军击溃,克复桐柏。17日,日军撤退。119师猛烈追击至顺河店后,恢复战前态势。
1940年5月,119师又参加了枣宜会战,战绩卓著。其时先父已担任副师长。书良忆及童时家中尚藏有东洋指挥刀一柄,据母亲告知为公昔年击毙日酋之战利品也。时公率大刀队与敌激战,获得此刀。母亲见刀上血迹斑斑,欲加擦洗。先父止之云:“斑斑者,我同胞与将士之血也。谨留之,以激励暄杀贼!”
抗战八年,先父奋战第一线,母亲则随军家务。驻军河南陈留时,先父率军击敌而师部空虚,日军偷袭得手,意在俘获国军军官家属。其时危急,母亲乔装农妇,承百姓保护,混迹于褴褛流民之中,受检于狼犬刺刀之前。幸而先父率部回救,击退日寇,夫妻相拥而泣。第五战区驻防湖北老河口,战区长官李宗仁将军携夫人巡视,军部游艺欢迎。母亲粉墨氍毹,饰演京剧《四郎探母》之杨延辉,一曲绕梁而李夫人大悦,赐予金钏,认为义女,时李宗仁将军长吾母十九岁焉。
抗战胜利后,1946年国共初起摩擦,119师奉命改为整编旅。先父仍任副旅长兼政治部主任。10月,119旅在山东菏泽被四五倍于己之解放军包围,先父自度无活理,乃撕白衬衫一角,急书“速回长沙”四字,遣人送开封夫人处。数日后九千官兵悉数被分割围歼。旅长刘广信被擒,先父亦阵亡于甄城刘庄,终年45岁。
时母亲已有身孕,自觉心神不宁,遂往开封关帝庙测字问卜,得一“扉”字,老僧释为主家庭变故。母亲耽心父母老病,乃带勤务兵挈二儿赴长沙湖南大学娘家。甫抵而凶讯亦追至,母亲得讯悲惨恓惶,复又挈二儿渡河涉江到河南,时旧窠已物是人非矣。母亲如遭山崩地裂,为生计,抱时仅两岁之儿书林奔赴南京,托李高参(原68军军官,中将)请谒蒋中正先生。后于一轮舰之上得见蒋先生,母哭诉惨变,蒋先生问日:“陈暄是黄埔哪一期的?”母答以“第五期”。蒋先生长叹一声,以手抚摩书林头顶,徐对母日:“你不要难过,好好带大你的儿女。”遂命人开给两千银圆支票以为丧仪,国府抚恤令着令按高一级亦即中将待遇抚恤家属。
至是母不得已依娘家生活,翌年闰二月又于岳麓书院产下书良,凄凉困苦,一言难尽。书良犹忆三四岁时于后房午睡,时街邻来人,与母谈及生计,劝母将书良送人。我母拒绝,送客后返坐床畔抚儿饮泣。书良佯作睡熟,五内俱焚,且悲且骇,自此决心终生精进,不作拖累矣。
先父辞世后,母亲心无旁骛,劳作终日,敝衣粗食,以抚育忠良之孤成人为唯一之事业。先父与母亲共育有子女四人,长女书箴早天于河南陈留;次女书芬为长,职高高级教师,婿崔裕康为湖南教育出版社副编审,外孙崔滨,惜英年早逝;子书林曾任长沙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主任编辑,媳李方曾为长沙长郡中学副教务主任兼工会主席,孙晋留法博士、上海同济大学教师,孙媳费溢群为外企高管;遗腹子书良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教授上庠,媳胡爱民曾为长沙商标厂技术科长,孙树亦供职高校。三姊弟虽困辱吞声,坎坷半世,然皆成家立业,遵“速回长沙”之遗命,奉母安居,亦可告慰先父于九泉矣。
2005年8月29日,长沙市委统战部喻副部长奉命看望母亲,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及胡锦涛主席颁发抗战纪念章一枚并证书及慰问金,云经中央严格审查,确认先父为抗战将领,于国家民族有功。时吾母已九十五岁高龄,病卧在床,五十余年始见人念及先夫之潜德。当时母云:“我早已知道他是好人,为他守寡即是我对他的肯定。”喻询问生活有何困难,母云:“我儿子常为别人解决困难。”六十年来尘扑面,今朝才得洗衰颜。来人嗟叹不已。
2012年5月6日吾母病逝,享102岁。弥留之际嘱以不开追悼之会,不收分文之礼,三姊弟遵命将父母合碑,葬于长沙金盆岭息园。良谨撰墓铭日:“抗战八年,精忠报国;抚孤三子,贤德崇伦。”
湖南省文史研究馆
2015-08-0615:08
(作者陈书良系本馆馆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