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阳光下,他仍在逆风飞扬 (中关村传奇之纪念王江民)
提到王江民,人们自然会与创业传奇、软件英雄、中关村的神话等词汇联系起来,这是人们对他的评价,是一位年过半百才创业的中国企业家经过多年拼搏后获得的殊荣。
想成功,他走在成功的路上
忘记是哪位名人说过“想成功的人才会成功”王江民谱写的中关村创业神话最主要来源于他对成功的渴望,来源于他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王江民1951年出生在上海,8岁随父母回到老家山东烟台。在3岁的时候,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落下了右腿终生残疾。可以说,他的童年是不幸的,他却并没有因为这不幸自暴自弃,而是更加努力的付出更坚定的奔向成功。
为了能和其他人一样他忍受千百次的挫折,他相信只要努力总会有结果,腿不方便,可王江民偏偏喜欢爬高山;腿不灵,王江民偏要学骑自行车,结果摔得鼻青脸肿眼冒金花,但结果他还是学会骑自行车。王江民做到了,他不但能和其他人一样骑车、爬山还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自己研究成了双波段八个晶体管的收音机、无线电收发机以及电唱机。
他是一个满腔热忱的人,可是他却在步入社会的那一刻尝到了被社会遗弃的滋味。王江民从小就立下了报销祖国的志愿,然而初中毕业后却没有一家单位愿意接收他。失落,并没有让这个血性汉子跌倒,他开始了自己的自学里程。王江民是个兴趣广泛的人,待业在家的他开始钻研针灸、电学和光学。1971年王江民走进了一家街道工厂,得到就业机会的他没有停止求学的路,他上了夜大。在工厂里他是技术上的尖子,还经常搞点小革新,长期的努力让他的工厂成为了国营企业而他自己也成为烟台精密仪器厂的技术负责人。
聊发少年狂,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
38岁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已经过了冒险的年纪,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年纪王江民开始了他学习电脑编程之路,两个月后他开发出了一款教育软件获得了当年电脑报的大奖。这样的年纪从新学一门技术已不容易而这样的年纪开始去开创一番事业则更让人不可思议。在那个端着铁饭碗的年代,像王江民这样有总工程师技术职称的人有谁愿意放弃这稳定而宽裕的生活去下海呢,何况他已经到了不惑之年呢?就是这个敢为天下先的王江民,45岁闯荡中关村,拉开了他辉煌事业的序幕。也正是有了想成功的决心,他才有了这些惊人之举,也正是有了这些惊人之举,中关村才多了一份靓彩。
做中国的百年企业
做企业不那么简单,从工程师变成管理者
江民公司在王江民张舵的岁月中,一路领先,成为国内杀毒企业的常青树,这在瞬息万变的IT产业中可以说是一个奇迹。王江民从一个工程师成长为一位在业界举足轻重的企业家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做一个成功的人不容易,做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就更难,因为他不但要自己成功还要让整个团队成功,要克服更多的不可预测的困难。
王江民做到了,他不但让他的队伍蒸蒸日上还让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地区营销体系管理制度。王江民创业的年代正是中国市场经济大潮开始席卷的年代,多少同时创业的人都在这大浪淘沙间销声匿迹了,而王江民的企业则从最初的9个员工的“小作坊”发展到几百人的企业;公司地址也从大华写字楼搬到了中关村最高的数码大厦。王江民的产品从国内卖到了国外、从日本卖到了欧美,而他却谦虚的说我不会管理我还是个技术人员。正如在涨潮的大海里他学会了游泳,王江民在市场的大潮里成长位一位出色的企业家。
技术成就价值
江民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王江民和他的公司一直以来秉承技术为核心不断研究创新的结果。江民旗下的KV系列产品在反病毒领域获得过许多个第一,是得到用户普遍的认可的。王江民有个信条就是“只有核心技术才是生存的关键,没有技术的繁荣是虚假繁荣不会长久的”。不论是从最初的KV100还是到到以后的多个升级版本,江民杀毒软件的技术是公认的,这是他“技术成就价值”理念的结果。王江民虽然已经不在亲自做技术了,但是他对于企业产品的核心技术的研究的督促从未懈怠, 2004年9月21日,江民公司成功推出了国内首款系统级杀毒软件KV2005,填补了当时国内杀毒市场的空白。
服务制胜
对于用户全心全意的服务是王江民做企业的又一绝招。他常说,用户的满意是评价我们工作业绩的标准。有一位上海用户的硬盘坏了,上海办事处的员工连夜打的去帮用户修复。这样的事情在江民各地办事处时有发生,无冬立夏、风雨无阻。
“现在的竞争除了技术,服务的竞争也是关键,用户最关心的是你的服务好不好,而不是其它。” 2004年5月,王江民建立了全国连锁的电脑急救组织,把电脑安全和江民公司对用户的关心推进到消费者身边。电脑急救连锁组织是要建立以北京为龙头各地加盟店为网点的连锁网络,业务融合与电脑安全有关的全程服务,实现各加盟店面资源整合达到全网杀毒。截止到2005年江民建立了近百家电脑急救店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王江民重服务,在电脑急救连锁组织筹建的同时他又推出“千城免费送货上门”的政策,省去了许多用户的奔波之苦。
诚信得天下
王江民做企业重视诚信。他曾经说过,江民公司的成功得益于合作伙伴的大力扶持。前些年江民KV杀毒软件热销时,许多渠道商因为销售KV产品而掘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这也为江民公司理顺渠道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合作伙伴评价王江民是个肝胆相照的人,曾经有个经销商因货款周转问题出现困难,王江民说,你先卖,挣了钱再给我打款。也正是王江民这个山东大汉的豪爽赢得了合作者的信任,创业的8年不断有渠道商“投奔”王江民旗下。
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人才
王江民重视人才,他高薪聘请各类专家为他的员工做培训。正因为重视人才,王江民把公司从初创的9个人发展到现在的一百多人,正因为重视人才他的麾下才齐聚了当今杀毒界的数十位顶尖高手,正因为重视人才才有了江民公司创业以来一直不离不弃的数位元老-----
王江民说过,现在的竞争是团队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我渴望人才因为我想在竞争中取胜。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他和他相濡以沫的团队共同奋斗得来的。
IT的冬天他依然在飞翔
有人说中国IT的冬天到了王江民却不以为然。王江民说,国内杀毒软件是不断进步的,虽然面临挑战,也走过弯路总体是进步的。
21世纪初,中国反病毒软件市场已经发生的极大的变化,在国内市场里,有来自国内外的十多家厂商在参与竞争,尤其是那些国外知名反病毒品牌的进入,更让这场竞争变的残酷和血腥。
针对这些竞争王江民强调说:通用软件要摆脱面临的种种危机,首要问题还是要从自身的完善做起。比如在技术与市场两手都要抓的同时,厂商还是应该尽量避免市场导向作用喧宾夺主,尽量避免过度依靠看似漂亮的市场推广、营销计划来拉动产品的销售量,而忽略技术在中间的决定性作用。然而我们很遗憾地看到,目前的情况并不乐观,到处都是炒作“概念式”产品,在技术上缺少应有的重视,重市场而轻技术的苗头越来越明显。这样做的直接后果便是制造出飘渺的泡沫类产品,市场宣传层面上看起来冠冕堂皇、很有煽动效应,但使用起来却外强中干、色厉内荏。如果依照这个模式发展的话,短期内或许可以获取不菲的收入,但以长远眼光度量,只能算是通用软件行业在战略上的失误,既失去了软件产品延续的生命力,也是与用户需求背道而驰的。
王江民不信邪,他知道只要产品过硬就一定能够赢得用户青睐。2001年KV软件远征日本,开始了国内杀毒软件的国际化探索之路。王江民对于自己的产品有信心,结果上市的当年就杀入了日本市场的三甲之列。2004年,王江民又推出了面向全世界发行的KV2004 国际版杀毒软件,真正把自己的产品做成了国际化品牌。
作为国内反病毒行业带头人,王江民开始思考整个行业的问题,他知道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成功是小成功,只有整个行业的成功才能唤回国内软件的春天。
王江民强调说,要应对国际化的竞争国内杀毒软件要做好以下三点:
“首先要重视企业级市场的发展。
目前,国内企业用户的安全意识应该说基本上都有所建立,也就是说大多数企业已经有最基本的安全设施。然而,这些基本的安全设施是绝对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安全需要的,因为网络病毒比起单机病毒更具有危害性:它比单机病毒更易感染,它更易传播和大量扩散。对于企业的局域网,网络病毒通常是通过“工作站→服务器→工作站”的途径进行传播,但因为其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不但能迅速传染局域网内所有计算机,还能通过远程工作站将病毒在一瞬间传播到千里之外。更可怕的是,网络中只要有一台工作站未能消毒干净就可使整个网络重新被病毒感染,甚至刚刚完成清除工作的一台工作站就有可能被网上另一台带毒工作站所感染。”
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后首先抢占了一批企业级市场,给国内厂商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对于国内厂商来说单机产品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企业市场无疑是一快值得争夺的奶酪。国内很大一部分人都存在“远来和尚会念经”的想法,王江民提倡做技术,用真正具有说服力的产品品质来赢得消费群体。2004年5月,震荡波爆发,国内杀毒软件迅速反映,显示了较强的技术实力,同时也增强了民族软件的自信心。
“其次,国内反病毒软件最大的不足在于软件开发人员的开发意识。
半年前,为了解用户对于反病毒软件的实际使用情况,我们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用户调查活动,调查结果令人吃惊。通常情况下,一套反病毒软件中所包含的不仅仅只是病毒查杀功能,还包括了邮件、网页的监视、数据修复等。但事实上,绝大多数用户只关心如何用反病毒软件来反病毒,淡薄的防护意识导致用户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手动反病毒,因而事后处理成了更多用户选择反病毒软件的重要原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病毒软件的开发意识决定着整个行业的特点。但长期以来,反病毒厂商沿着已习惯的实验室本位、程序员本位思路进行产品功能设计、研发实现、BUG修订、产品的确定,这种封闭、落后的产品研发思路直接导致了行业的生硬滞后。进行产品功能设计的依据包括操作平台的调整、国际国内同行产品、病毒变化、用户的反馈问题解决等几个方面,操作系统在不断更新变化,主流的调整必然将带动基于操作系统上产生的软件的变化。电脑使用日趋傻瓜化,简单、直观成了软件的新发展特点,专业性已不能在软件的使用上深度延续。如果程序员不了解市场、不了解用户需求,而只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写代码,结果可想而知。
反病毒技术脱离用户的实际情况日益严重,无效技术的研发面临危机,转型迫在眉睫,而转型的关键是要将用户的需求与产品的研发综合起来,每一个程序员心中都必须植入为市场服务、为用户服务的理念,这样无论是在软件的设计过程中,还是在程序的实现过程中,都会事前问一下自己,这种功能该如何实现,对用户有没有用、能不能解决问题、会不会用等问题。而这种技术研发方向的转型,肯定会带来新的产业机会和产业格局调整。
“第三,面对国际竞争,最重要的是信心。”
国外厂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企业级反病毒市场上,这得益于他们在国外长期的经验积累和较多的成功案例。对于企业级市场,国产反病毒厂商应充分利用自已的本土化优势,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利用本地化服务优势和有竞争力的价格优势,冲击企业级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经验积累后,国内反病毒软件企业必定能与国外厂商分庭抗礼,共享企业级市场这块大蛋糕。
分析诺大的市场王江民却如反掌观纹一样轻松,这个睿智刚强的中国企业家,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永不服输的意志,是谈笑风云的豪气,是勤勉上进的不懈。在他的脸上写满了坚毅和对未来的憧憬,毫无疑问,王江民带领江民公司已经创造了一个奇迹,但我们更希望看到在王江民的身后,有更多的软件厂商站出来撑起中国软件的大旗。冬天的阳光下,我看到一只大雁在云宇间翱翔,它是春天的哨兵。
纪念中关村传奇王江民老师,此文写于2005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