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太皇太后和皇上同时染恙后,朝中一直暗流涌动。皇上的几个儿子接连夭折,只有襁褓中的赵佣(后来的宋哲宗)一个皇子。储君之位空悬,昌王赵颢动了心思。昌王是皇上的亲弟弟,同为高太后所生。眼见皇上病危,皇子年幼,昌王便有了“兄终弟及”的想法。
昌王的计划是收买朝中大臣联名上书,要求皇上封他为储君,再求得太后支持。谋士李仙长建议拉拢吕惠卿,昌王认为吕惠卿人品不行,恐怕会告密,把目标定为石越。李仙长无奈与石府打交道,不出意外被潘照临拒绝。
皇上对昌王的野心洞若观火,为试探昌王有多大能量,在身体好转的情况下,严令内侍不得泄露他的病情。故意放出烟雾弹,派使者去请王安石、富弼等老臣回京为年幼的皇子保驾护航。
太皇太后秘密召见司马光,托付他万一皇上有事,需辅佐皇子赵佣登基直至成年。高太后则去见了装病不愿出京办事的昌王,告诉他,你的小算盘我都知道,可以和平逼宫,不能武装夺权。(昌王没有军方力量加持,搞武装政变是死路一条。)
皇上装病装得差不多了,烟雾弹也放够了,召见吕惠卿、文彦博、司马光、富弼(已退休,接到使者命令从洛阳赶过来的),商议怎么对付昌王党。在皇上眼中,凡是上书请求早立太子的,都是不明真相的大臣;凡是请求早立储君的,都是昌王党(官场上说话都绕,费脑子)。“昌王党”中官职最高的是御史中丞蔡确,皇上决定拿他开刀,杀鸡儆猴。
蔡确是新党分子,支持变法,与富弼、司马光、文彦博三个旧党是政敌;王安石罢相后与吕惠卿争夺新党领袖地位,得罪了老吕。四位重臣,除了迂腐的司马光不同意贬谪蔡确外,另外三个都默认,吕惠卿还火上浇油。蔡确就这么被贬到薛奕新开发的海岛凌牙门(新加坡)做总督去了。
历史上的蔡确,“善以起冤狱以夺人之位而居之”,是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主,官至宰相,后遭旧党连续贬谪。死后名列《宋史.奸臣传》之首,排在吕惠卿前面。当然了,所谓奸臣,要辩证看待,很多支持王安石变法的重臣都入了奸臣传,像吕惠卿和章惇,后世就有争议。
《新宋》这部小说中,蔡确一直公开与石越作对。这次建议皇上立储是否昌王指使,作者没有交代。在这场皇室争权斗争中,蔡确成了首当其冲的替罪羊。这是小说中继薛奕之后,北宋方面又一个与历史轨迹不同的重要人物。辽国的轨迹已经彻底改变了。
昌王的阴谋起于无形、败于无形。随着皇上身体康复,大宋的马车依旧在石越规划的康庄大道上行驶着。而只有后方稳定,石越才能在陕西大展拳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