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坐火车,偶然想起火车站台也被称为“月台”,不知为何,于是问了一下百度。
百科解释:在古时建筑上,正房、正殿突出连着前阶的平台叫“月台”,月台是该建筑物的基础,也是它的组成部分。由于此类平台宽敞而通透,一般前无遮拦,故是看月亮的好地方,也就成了赏月之台。
而现代的月台通常指进入火车站后方便旅客上火车的一段与铁轨平行的平台。
初次接触“月台”应该是在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中,还记得父亲那笨重的身体爬上月台的画面。那时的月台是送迎之地,有别离时的伤感,亲人朋友的相拥而泣,恋人的依依惜别;有重逢时的喜悦,种种情愫都汇集于此。
如今的月台已没有了催人泪下的送别画面,有得只是步履匆忙的背包客,奋力奔跑的赶车人。有一次,去火车站接小伙伴,因为没经验啊,站的离出站口太近了,还被赶了出来。
我想,月台,还是叫站台吧!
古人折柳送别,意为挽留之情,常常吟诗惜别。今人于检票口,检钳下去,欲挥手作别,再回头,送别之人早已湮没人海;欲大声呼喊,又恐有失身份,然随人流推搡,不得不奔向远方。
记得《三重门》中有一句“我终将沿着铁轨流浪”,后来的拍成的电视剧中有了那一个画面:铁轨,青草,还有伏在铁轨上听音的林雨翔...那时候,青葱岁月,我也幻想着某天能与某某沿着铁轨流浪。直到第一次坐火车才发现,条条铁轨的两边都是铁刺围网,不用说沿着铁轨流浪,连看到铁轨都费劲。有次坐火车,围网外边不远处,一小朋友骑在爷爷的脖子上看着疾驰的火车,爷爷在说着什么。那时候,我在想:小朋友太幸运了,这么小就见到火车了,还有爷爷的陪伴,这一定会是人生中的美好回忆。后来一想,小朋友太小了,多少年后,是否还会记得铁轨外的那一刻。
候车室里,熙熙攘攘的人群;站台上,行色匆匆的旅客;铁轨上,风驰电掣的火车;窗外,转瞬即逝的风景...在这个时代,一切都是那样匆忙,有时候,匆忙地忘了说声:再见;有时候,匆忙地踏上旅途,却不知道为何选择了远方...
有时候,好想慢下来,慢下来欣赏沿途的风景。有次想体验一下传说中的绿皮车,慢速中可以好好感受一下窗外的风景。可是拥挤的车厢,嘈杂的环境,还有列车员大声叫卖“魔音耳机”,那一刻,我不再喜欢“慢下来”。
月台,铁轨;
月台上的情感交织,铁轨上的并行流浪;
选择了远方,只希望不再迷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