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姑娘》
(是目前唯一以真实人物写生的作品,2009年农历三月三日于西双版纳,在日本展出时有藏家对其情有独钟……被我婉言谢绝。)
欲速则不达
我想对于每一位想在绘画领域有所成就的人,都面临两大难题!
一个是怎么说?
一个是说什么?
怎么说,是首先要找到代表个人独特面貌特征的语言形式。即来之传统……又不同于传统……以先者为师!后人即一脉相承为依据……又不能原样照搬,要区别于前人,还要有个人的时代面貌特征……在探索的路上玩不得小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要肯下笨功夫!多做艺术实践……才会有所领悟到,方法不在外求……在自身的性情之中。
中国水墨写意人物画,最早有历史依据可见,如唐五代时期画家梁楷的《泼墨仙人》,梁楷不仅“工笔”人物画风格引领那个时代高度;泼墨写意“没骨”人物也开创了时代先河……!
【王山寿情画】《雲游天下》
(是我第一次见到梁楷的《泼墨仙人》就情有所致……产生共鸣!并跃跃欲试……饱蘸浓重笔墨尝试书写意味……追求笔简意繁。)
其实用什么工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画中意境……是否表达完美!
自己感觉适合个人的审美感受……只要能将心中想要表达的意境……完美自如的表现出来就是可以的!
在艺术的世界里没有绝对要怎样?,也没有应该与不应该之说!自己看着感觉舒服就可以了。
【王山寿情画】我从十几岁开始学画人物,启蒙老师讲:“你只要把人物画好了,再学画其他的……都不是问题!”。(人物画的难度是因为大家对“人”自身太了解,有一点点瑕疵就能发现。不像画石头树木,多一笔少一笔都不明显)几十年的实践经验证明……也正是如此。
也曾经试图想在“骨法”用线上有所突破……却怎么也达不到王子武先生的笔力韧性……与苍润灵动!这种感受……使我陷入长期的困惑……郁闷之中……内心由衷佩服这位奇才!在四十多岁就达到了其他人物画家一生都没有到达的高度。
甚至至今以“骨法用线”造型的人物画家,也没能够到达王子武先生用线高度……。
用“勾线”法画人物的确比采用“没骨”画法容易,也比较好掌握……较随意,外行也看不出来。
不像“没骨”画法,书写运腕会受到前后重叠层次的约束……想方设法在表现形式上去突破!也常常是挖空心思……吸收了民间剪纸,皮影,雕塑等中西方艺术构成表现形式……融汇在我的画里,形成我自己的时代面貌。
【王山寿情画】《邀月》
(文人画的特点是以书法笔意入画,追求写字的书写感……书法即画法。)
也在画大写意花鸟画笔墨实践中……找到了乐趣!以八大,齐白石方笔入画,再进一步融汇贯通当代人的审美习惯……。
中国画的当代实际上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西方绘画的引入……清末民初一代大家开始尝试吸收西方艺术融入到中国画中去。以及后来的“长安画派”,走入大自然去生活中探寻思索……影响中国画坛半个多世纪。
艺术的魅力就是不断探索发现生命闪光点!
一触即亮的感觉……。
【王山寿情画】《采茶归来·冬巴措》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去东南亚热带雨淋,见当地勤劳的民族走在路上载歌载舞……手中还不停的忙活纺线情景。)
【王山寿情画】有了个人的笔墨语言表达方式,也即是有了砖石木瓦等材料构件……下一部该考虑建筑什么……?
【王山寿情画】《采莲》
下一个是说什么?
也即是你要用自己的语言向观众传达什么……?
【王山寿情画】《眠书图》
(是表现读书在书房与书籍共眠或静默沉思……。)
生活有千姿百态,想要表达的事物题材繁多……
首先是自己说给自己听,还是将情感讲述给他人?……
【王山寿情画】《大唐清韵》
(自古俗人追求享受清福……却不知深宫多寂寞……是否能守循规蹈矩?)
自古文人多风流……诗画同源,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池塘月色多留意……一签流芳寄相思……!
【王山寿情画】《美酒飘香》
山川野风,或闹市灯红酒绿……可否?可否?
【王山寿情画】《食茶去》
(是五灯慧源,僧道幽人修士……悟道自在观想……前生我是谁?来世谁是我?当下我在哪?
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问后世“果”今生做者是!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人生来世上,有报恩的,也有讨债的……一切皆有“因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底层农人都懂的道理……)
【王山寿情画】《雨中芭蕉》
(试验用纯中国画的材料,能否表现出来西画细腻的质感……自然与单纯……)
【王山寿情画】《泉》
(是思想观念的转变……)
【王山寿情画】《清凉世界》
(不知花是女人?女人是花……)
【王山寿情画】《汉宫秋月》
(燃香抚琴闻古人……)
【王山寿情画】《月光下的凤尾竹》
(小河弯弯流淌……哥啊!哥啊!你可知道……妹妹的心里……)
【王山寿情画】《李清照词意》
(就罢秋千………………
依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王山寿情画】《迷人的风》
(……意到了,空气中都是弄弄的情……)
【王山寿情画】《纳凉》
(心急勿躁……清风可润心否?)
【王山寿情画】《荷风》
(清香益远……是君子的风范,守正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王山寿情画】《無法可說》
(不是不能说,是无法找到恰当的语言表述……真理!只可以意会……)
【王山寿情画】《花雨》
(青春年少的季节,放佛大地回春……春风得意到哪……那里就花香怡人……)
【王山寿情画】《李清照词意》
(凤凰台上忆吹箫……)
【王山寿情画】《采莲女》
(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鱼游荷叶东,鱼游荷叶西,鱼游荷叶南,鱼游荷叶……)
【王山寿情画】《美神》
(曾见石鲁先生画过美神……甚美!
我也试着用我家法画一幅何如?……)
【王山寿情画】《东坡赏砚图》
(米芾拜石,东坡爱砚……是历史典故)
【王山寿情画】《枫叶》
(红叶传书……闺房顾盼,大雁南飞……雁叫声声……)
关于水墨画与文人画是姓中还是西,我不想去争论什么……
我的画,是用彩墨写意出来的!
传统文化与绘画及西画我都喜欢!文化属于精神粮食……既然是粮食我都想去亲自尝试……
我只想问问那些“回归传统的”呼喊者,能否回的去?能否不看彩色屏幕,只看黑白的?能否不乘坐现代交通工具,回到骑毛驴的原始时代?能否不用现代汉语,改回用古汉语于人交流?
《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根本,在没有出现甲骨文之前是通过看“卦象”解释天地人及宇宙万象……现在学者研究发现孔子不会“看相”符号,不然不会解释“爻辞”错误……导致两千多年来儒家学派的概念不清!
从秦汉就把《易经》传歪了……现在有多少人能看懂“卦”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