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葩说》新一期,讲了个礼物的话题。
我就是那个从小到大特别爱送礼物的人,且经常送那种自己觉得很用心,实际上,emmm,有被人珍藏好多年事后提起还会跟我说感动的,也有送出当天就被塞进角落,再也没有让它见过阳光的。
我给别人送过手工做的画册,送过在豆瓣上集了好久的明信片,送过各种小玩意……我第一份打工挣来的钱用来买了礼物,第一笔奖学金用来买了礼物,第一份正式的工资还是奉献给了礼物。
随着年纪的增长,一个明显的感受是:在送礼物这件事情上,人们愈发开始在意价格。
我有一个好朋友叫土豆,我俩这些年给对方的生日礼物,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价格在不断增加,以至于到了后来,我俩会根据上一年的情况及现在的工资状态直接给对方打钱。
作为合得来的好朋友,我俩当然都觉得这种方式没有问题,因为这个时候,生日礼物已经完全不会对我们的友情产生影响,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给钱就是最好的礼物。但你说这个礼物用心了吗?
显然没有。
其实这些年我有收到过很多礼物,好看的笔、有意思的书、亲手织的围巾、漂亮的链子、手环、衣服、包包……
可是,至今仍旧深深印刻在我脑海里的,是一份素描作品集和一个定制款帽子。他们很好看吗?嗯,在我收礼物的那个年纪,他们都特别好看。
李诞说,审美是一个人全部经历的总和,而且这种能力更多的情况是先天大于后天,童年经历重过一切。所以当你凭自己的经历去评判一份礼物的审美时,其实是不公平的。那又能凭什么说这份礼物是不是一份好的礼物呢?看实用吗?看价格吗?还是看大小?
好像,只能看感情和心意。
礼物好坏的评判,很多时候需要以它背后的心意来衡量,而这个标准,基于你俩这些年来彼此了解后的懂得。
年纪越来越大,我们越习惯用价格衡量那份收到的礼物背后的价值。
这可能很有效率,因为它用一个可以量化的标准帮你做出了直接的评判。随着阅历的增加,我们在事物的判断力上有了显著的提升,也总是能更加容易的判断一份东西的质感和质量。可是这份简单直接的判断后留给你的感动还剩多少,又能够维系多长的时间,是我们随着年纪的增长愈发容易忽略的事情。
就像有些人永远忘不了自己的初恋一样,未必是因为它真得有多么的美好,而是在那段你还在不断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年岁里,它曾占据着你生命大部分的关注与精力,也曾倾注了你对另一个人满满的爱与心意。
是那份给彼此的心意,让那段回忆显得格外美好,变得格外难得。
终其这一生,或许最令你感动与难忘的,永远是那个最具心意的。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能收到礼物,于我而言都是一件非常值得开心的事情。
今天是2018年12月2日,要记得经常给自己送礼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