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闲聊中医
中医需要"正本清源"吗?

中医需要"正本清源"吗?

作者: 万物有灵而且美 | 来源:发表于2022-02-02 07:17 被阅读0次
    image

    中医的"惊天大秘密"

    本人在读书时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那就是被中医人士奉为奉为圭臬,称为“理论基础”的《黄帝内经》本质上是一本『针灸指南』,完全与“吃药”无关——这本古书全文仅有中药处方13个(而且其中有几个是外用的)——都是以“单方”的形式出现的。

    于是,怀着不安的好奇心,本人继续挖掘下去,翻看中医历史,形成『方剂』的年代最早是东汉的《伤寒论》。

    《伤寒论》是『中药中医』的宝典,与《黄帝内经》只有很少的学术关联

    image

    张仲景得到·道家的《辅行诀》,结合临床,研究裁定出了自己的《伤寒论》系统。因为《辅行诀》是·文ge·之后才重见天日的(真本帛书已经被红x兵烧毁),所以很多中医人士根本不知道它。也正因此,后代很多中医人士把张仲景与《黄帝内经》强行挂上关系,长篇累牍证明张仲景是源自《黄》体系,是中医的继承者。

    其实稍微读一下书就可以发现它们两者存在·毛线·关系。《黄》99.9%是道家养生+针灸体系,0.1%说的是药物治疗,《伤寒论》则反之。

    延伸阅读:[《辅行诀》与《伤寒论》的关系

    后代的各派医家都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辩证论治”系统。

    题外话:无论他们有多复杂,其实不外乎四类人: • 第一类:(有理论体系的)方剂学家。代表人物:张仲景、金元四大家、叶天士…… • 第二类:中药学家。代表人物:李时珍…… • 第三类:针灸学家; • 第四类:外科学家

    梳理完以上资料之后,不难发现,无论是『方剂学还是中药学』他们的最根本的“底层编码”其实都是『中药』。

    换言之,用大白话来总结这个秘密就是:

    中医的源头是古代道士的针·灸技术+刺血术(本质上是一种促进身体自愈和保健的技术)也是一种极少使用药物的医疗技术 。但是,后代子孙在这个基础上广泛使用中药,并声称:“我们都是以《黄》为理论基础,辨证论治……”

    听起来有点扯淡?接下来进一步讨论。

    针灸中医 VS 中药中医

    先秦的针灸中医不但自成体系,十分完备,代表作品是《黄》《难经》,近代又出土了《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敦煌《灸经图》(前两本经书是·马王堆出土,后一本现存英国图书博物馆,它们都比《黄》还要古老。)。

    延伸阅读: 最悠久的中医疗法是什么?

    • 『针灸中医』共同的“底层语言”是:经脉、穴位、针灸(刺血)技术其中极少有药物的事情,可以说是不屑于使用任何药物

    • 『中药中医』的“底层语言”是:每一个中药的属性(比如麻黄驱风寒、大黄泻下……)再在这个基础上创建组方“方剂学”

    由于 针灸中医对经脉的走向,穴位的功效与分布,已经十分完善,后人的工作就是不断地“添砖加瓦”增补穴位。

    『中药中医』其实是后人的“原创”,是中华大地上无数先辈“人体实验”之后得出的『经验』,它本应走的路是一条不断完善和丰富的路,但是这条路走到现在,遇到了极大的瓶颈和质疑——甚至受到了嘲讽和鄙视。

    延伸阅读:

    个人觉得,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中药中医』的“底层语言”是『中药』。

    『针灸中医』探索出了经脉的循行之路,和穴位的功效,这个本就『只能应用』在针灸学上,但是后人没有更好的理论体系可以使用,就把“中药”也纳入这个体系里面了。这个戏法是怎么变化出来的呢?其实很简单:

    举例来说,先秦『针灸中医』认为手上的“合谷穴”属于“大肠经”,具有“各种……省略”的作用——到此为止,完全没有中药材什么事情,但是来看看『中药中医』是如何“把脸贴上去”的 :

    • 《中华本草》:大黄:归经胃;大肠;肝;脾经

    • 《中国药典》:槟榔:归经归胃、大肠经。

    • 《中国药典》:朱砂:归经归心经。

    • 《中国药典》:细辛:归经归心、肺、肾经

    • ……

    发现了吗?『中药中医』可以把万事万物都“归经”,但是人体的经络,其实和这些药物没有毛线关系。这完全是借用了古人针灸学的理论体系 ,把各种动植物、矿物……进入人体之后,导致的各种不同的身体反应,『中药中医』再根据这些反应,把它们『归经+定性』,从而衍生出庞大的“经验”结论。

    上千年来,这些“经验”结论有些确实有疗效,有些被我们当成笑话,有些则对我们造成了伤害。中医其实是一门被中药“拖累”了的自愈技术。中药材与中医基础理论,没有多大的关系,因为绝大部分的中医理论都是以『针灸学』为中心的,是形而上的道家理论在形而下的体现。

    中药理论的本质是什么?

    『中药中医』的问题根源在于,它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一个粗浅的“指代系统”,并非药材真实的本质。『中药中医』希望把“万物”都“中药化”(比如《本草纲目》),其实是属于“盲目扩张,打肿脸充胖子”,于是闹出各种“不是笑话的笑话”。

    再比如“细辛”是医圣张仲景多次使用的明星产品,在古代“造福了”不少患者,但是现代药理学证实,它算得上是中药里的隐形毒王,马兜铃酸造成的肾损害是不可逆的。但是,至今它在《中药学》只是“有小毒”。

    延伸阅读:

    中药的粗浅的“指代系统”至少有以下缺点:

    1. 毒副作用不明确(这一点不能苛责古人)
    2. 以偏概全
    3. 方剂把中药混合之后安全性更加模糊,更加“测不准”

    最后,简单总结来说,中医的本源是来自先秦道家(《黄帝内经》里面的很多篇章,纯属道教作品)它与中药材没有任何瓜葛,后人把各种药材也套弄上去,一是因为没有别的理论体系可以用,二是因为积累的(“试药成果”)经验需要用理论来总结。

    『中药』学的根基实在不稳,单一个植物有上千种化合物,一碗中药汤剂,里的化合物是天文量……靠“四性五味+归经”就概括了?常识也能告诉你答案吧。

    衍生阅读:道教医学与中医学关系刍议

    害怕本文产生歧义,重申一个观点:

    本文并没有全盘否认『中药中医』。作为经验医学,它也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其中一部分优秀的处方的确颇有疗效。但是,由于它的基础已经偏离它的源头:道家医学,变成了一种各个医家都可以自由编辑的“中药百科”,它就很难再有发展。说白了,只能中国人自己玩玩。

    延伸阅读:古人对中药的认识其实各不一样。《神农本草经》对比《桐君采药录》

    两种中医的展望与未来

    把『中药』作为“底层编码”的『中药中医』由于根基不稳,很难有所发展。反观,采用『经络』作为“底层编码”的“针灸中医”早已成为多个国家的『替代疗法』,部分纳入国家的医保。

    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一个老外,患有现代医学的难治疾病,比如“偏头痛10年+、慢性结肠炎8年+……”求助中医。中医馆提供两个方案,一个是喝中药,毒副作用“尚不明确”;一个是针灸,安全绿色,随治随走,你选哪个?

    从国家战略上来说,中医药大有国家级别的专家来操心,我们吃瓜群众大可不必担心。

    从个人保健上来说,呼吁大家两点:高度重视中药材的毒副作用对人体的隐形伤害,不要被“尚不明确”给忽悠了;其二,高度重视针灸技术对人体的保健功效。

    延伸阅读:「针灸在海外」https://www.aliyundrive.com/s/ZFtFV3jCPvL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医需要"正本清源"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sf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