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段总的小孩写的一篇介绍自我的文章。文章的主旨就是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我已经想了几十年,还有一个问题,我也想了几十年,就是我会到哪里去?如果从现实的角度来回答,我从先辈的DNA来,然后又随着我的DNA的流失而去。如果从哲学的意义上来说,我是从无中生有的意识里面来,又从聚集的存在里有中生无。而在宗教里面就是生无可恋死无可憾的不断轮回。总之,是不死的金钢不坏之身,我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换一种模式总之得让我活着。唯一担忧的是今晚有没有好酒,而且是和谁在一起喝……哈哈哈哈哈哈哈
一个十七岁孩子的自我介绍(美国大学要求的自我介绍,原文英文)
我呼吸著甜美的空氣,感覺脊椎刺痛。山脈以一種我沒有在其他地方經歷過的方式將我隱藏在世界之外。我們前一天晚上在當地一家藏族房子裡度過,電力有限,沒有溫水淋浴。現在我們再次徒步旅行,這是我們為期九天的短途旅行的一部分。在我的視線中沒有任何東西,但是下面的小路上鋪滿了岩石,上面點綴著漆黑的樹冠的星星。這是我和家人第二次來到“世界屋脊”。對於十五歲的我來說,這是一次與大自然建立聯繫的旅程,看到世界上最富有的文化之一,並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根源。
“你從哪裡來?”
小時候,我努力對這個簡單的問題給出明確的答案。這個人詢問我的國籍嗎?我住的地方?我的種族和民族?無論問題的意圖如何,我常常對此感到惱火,並且不確定我的回答。
我出生在泰國曼谷。我在祖父母生活的緬甸度過了我生命的最初幾年。然後我搬到了曼谷進入了國際學校就讀。但我的父母都不是泰國人。我的父親出生在緬甸,一個逃離共產主義革命的中國漢族其父親和一個來自中國北方,靠近蒙古的一個民族部落的母親。我的母親是台灣人。
雖然我是泰國公民並且與我的泰國朋友相處得很好,但從文化意義上來說,我並不是泰國人。由於我的家庭背景,我與中國的漢族和台灣文化有更強的聯繫。但是,我很少訪問中國或台灣,也沒有很多中國或台灣的朋友。雖然我和父母互相說普通話和英語,但我在學校說英語,並在學校外與其他泰國人說泰語。毫不奇怪,我太困惑了,不知道我應該屬於哪種文化,民族或族群。
在家裡,父親讓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必須了解我們的文化根源。他堅持讓我們了解深深植根於儒家美德的中國和台灣文化。他會告訴我們儒家的諺語和故事,教導我們最重要的傳統價值觀,如堅持不懈,利他主義和對父母和祖先的尊重。他堅持讓我成為一個忠誠的人,永遠不會違背我的承諾。他確保我作為最年長的兄弟,知道我對家庭的責任和義務。我們學習了中國象棋的藝術,並參加了周末的普通話課程,其中我的老師經常融入儒家的故事和教義。當然,我的父親經常把我們帶到海邊和山脈,在那裡他敦促我們仔細觀察海浪,移動的樹木和岩石,以便我們能夠建立與自然的精神互動。西藏之旅就是這些旅程中的一次。
我父親最常重複的儒家諺語是:“真正的知識就是知道一個人無知的程度”。與史蒂夫·喬布的“保持飢餓,保持愚蠢”的建議一樣,父親提醒我要保持謙虛,做個海綿。也就是說,我應該準備好接受每一條知識,就像海綿吸收每一滴水一樣。
所有這一切似乎都有很多可以學習的,但我喜歡我父親告訴我的每一個有啟發性的儒家故事,我試圖用儒家價值觀作為引導我生活的指南。但也許他教給我的最重要的教訓是,沒有一個特定文化、文明、宗教優於其他文化,我不應該只局限於一套文化或宗教價值觀。相反,他鼓勵我從世界上所有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中尋找智慧。
我把這種開明的態度作為我的生命學說。它幫助我接受了西方文化,從個人主義和科學思維到NBA,以及泰國價值觀,例如尊重他人和'mai pen rai'(沒關係,不用擔心)的態度。它幫助我與來自不同背景的人聯繫,並了解我的英國,泰國和中國朋友為何如此思考他們的方式。它幫助我理解了不同文化之間存在的許多相似之處。它幫助我充分利用了我的生活經驗,早在泰國,現在在英國。毫無疑問,這將引導我在美國的下一次旅程。
“你從哪裡來?”
今天,我不再對這個問題感到惱火。我突然明白,沒有必要讓自己受某個國家或文化的影響。相反,我感謝我與所有不同文化的聯繫,這些文化共同塑造了我。我和他們共同存在。
二零一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