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是一种古老的东方智慧。
山下英子老师在枣田大学读书时,一次去高野山中庙宇寄宿。
第一天,师傅就把她的衣箱扔到窗外,丢下两套僧服和一句话:
“对物质放下的过程,就是清理自身、精简迷惑的过程。”
后来山下英子结缘瑜伽,从中学到了“断行、舍行、离行”,从而将“断舍离”的理念践行并推广了20余年。
老师经典系列书籍:
《断舍离》-生活的减法哲学
《断舍离心灵篇》-心灵的加法哲学
《自在力》-人生的乘法哲学
《断舍离让女人找回纯粹的自己》
断舍离”的基本概念
断+舍=离
【断】拒绝“不需要的”
只添置”必需品“-物品有用才有价值,物品入口行动-“必须,三思”。
【舍】丢弃“多余的”
只留“当下、需要的”,物品出口行动-“扔、卖、送”。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呈现“人与物之间恰当的美好”、“舍弃多余,不需要收拾”的状态。
山下英子老师在高野山寄宿时,看到师父们对仅有的必需品们非常珍惜地使用,打扫得整洁有序的日常生活空间。
从中悟出了“减法生活”,让物质和精神都“清爽”起来的重要性。
断、舍,并不是目的,完成“离”的状态,达到“摆脱欲望、脱离执念,了解自己、喜悦平和”的状态,才是“断舍离”追求的终极目标。
“断舍离”的本质
简单来说,请记住三个关键词:当下、适合、必须。
通过清理当下的,不需要、不适合、不必须的物品,认清物品与自己、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自信,获得能量。
请一定更正一个偏颇的观点,断舍离≠只把房间弄干净。
断舍离是从筛选物品,到自我提升,从而改变意识,最终改善气场的一个神奇蜕变的过程。
我们所用的物品,即反应我们的自我形象。
审视物品,对当下物品“断”和“舍”的判断,即是认识和清晰当下的自己的过程。
通过放下对物品的需求、欲望、和执念,让我们在心灵层面真正放下过去的自己,关注当下,发挥内在的潜能。
这是一种由外而内,周而复始的自我提升。
你会慢慢发现,精挑细选、物尽其用,已经成为了你清爽的、新型思维模式;
甩掉了繁杂的物品、思维和人际关系,亲手夺回了烦扰你的各种空间、时间和能量,留下的便只有轻松与自在。
今天的知识点就到这里,三个足矣,三个刚刚好。
这一次,扭转掉对断舍离的误解,我们下期继续。
任何问题和感受,
留言给我,
我们,一起悦读,一起蜕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