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131天
01
最近,电视剧《小欢喜》火了,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几集。
北京某中档住宅小区,有三个家庭的子女都进入了高考备战期。
电视剧讲述的,就是这三个家庭在孩子高三这一年里发生的事情。
这部剧拍得真实细腻,戳中了当下很多家庭的教育现状,很多网友都能在这部剧里找到自己家的影子。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宋倩和乔英子这对母女。
宋倩是一位单亲妈妈,视女儿乔英子为自己的一切。
离婚后,宋倩不惜辞掉原来的安稳工作,全心全意照顾女儿的生活和学业,事无巨细。
望女成凤的她,认为乔英子的志愿必须是清华北大。
为了让她考上名校,起早贪黑做饭煲汤给她补身体。
和女儿去看电影,聊的电影情节也和物理知识相关。
高考誓师大会上,乔英子在许愿气球上写下了CNSA(中国国家航天局),却被宋倩泼冷水,强迫她修改。
更让人不寒而栗的是,她还在家里做了个隔音室,透明的玻璃下,女儿一举一动都在她的掌控之下。
宋倩无微不至包办了女儿的一切,但这种充满强烈控制欲望的爱,却让人感到窒息。
孩子明明已经到了该独立的阶段,父母却不肯放手,包办一切,亲子关系的很多矛盾就来源于此。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懂得适时放手,是父母重要的一课。
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里写到,
父母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若把顺序做反了,就是在做一件反自然的事,既让孩子童年贫瘠,又让孩子的成年生活窒息。生命中最深厚的缘份,只在这渐行渐远中才趋于真实。
过度控制,只会适得其反,一不小心就扎伤彼此。
《小欢喜》最新的一集中,乔英子瞒着妈妈,跟爸爸乔卫东和他的新女友玩得开心。
宋倩发现后崩溃了,俩人大吵一架,在对峙中情绪爆发。
围着孩子转的父母,自己也容易失去自我、自怨自艾。
唯有明白关心与控制的界限,适当退出孩子的生活,才能拥有舒服的亲子关系,更好地与孩子相伴成长。
02
日本有一档做了29年的综艺《初遣》,节目记录了一群2-7岁孩子,第一次独自出门的经历。
这些刚上幼儿园的孩子们被指派独自完成去商店、坐车、买菜的任务。
3岁的小女孩浬爱,在母亲节这天,第一次独自出行。
爸爸准备给妈妈一份惊喜,需要浬爱独自出门去买食材、康乃馨,最后再去取蛋糕。
浬爱哭着频频回头看爸爸,不愿意离开爸爸。
忍着担心,爸爸不停叮嘱女儿,并往她口袋里塞安慰糖果。
在爸爸的鼓励和注视下,浬爱一步三回头,踏上了离开家的旅程。
毕竟是3岁的小孩,面对陌生的环境,浬爱一直在哭。
她拿出了爸爸给的糖果,一边给自己打气,一边走向花店。
最终,浬爱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拿着东西回家。
爸爸就在街角等她,远远看到浬爱小小的身影,忍不住掩面哭泣。
尽管如此,他也没有跑过去帮她拿东西,只是在原地等她走近。
因为他知道,很多时候,有些路需要孩子一个人走完。
孩子的人生中,总有很多的第一次尝试,每一次尝试对他们都是成长的历练。
父母应该早点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
在摸索尝试中,孩子才能学会依靠自己解决难题,掌握更多人生技能。
父母对孩子的陪伴终究是有限的,总有一天,孩子要一个人走,要一个人面对世界。
在适当的时候学会放手,就是父母对孩子最深沉的爱。
这其实也是向孩子传达信任和鼓励,相信他能够不断超越自己。
精读君在终身成长词典词条《106:罗森塔尔效应》里也提到,在充满信任和赞赏的环境中,人们容易受到启发和鼓励,自我认知良好,行动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最终做出更好的成绩。
如果刻意控制孩子的成长,那么,结果一定会越来越糟。
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说,这世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指向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说到底,父母无法陪伴孩子走完一生,懂得放手,才是对孩子和自我的最大成全。
03
日本福冈县的女孩小花,在4岁生日那天,收到了妈妈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
别的小女孩收到的礼物不是漂亮的芭比娃娃,就是公主裙,而她收到的是一条碎花围裙。
从此,阿花被逼着学做饭、洗衣服、刷澡盆、打扫房间、整理衣柜,直到操持家务不成问题。
第一次学做味噌汤,个子小小的阿花拿刀的样子看上去相当吓人,但不通人情的妈妈硬是一声不吭。
事实上,一向仁慈的妈妈突然变得严厉起来,是因为她知道自己身患乳腺癌,将不久于人世。
她唯一的心愿,就是在自己不多的时间里,教会女儿尽量多的事,让她即使一个人也能活下去。
妈妈千惠说了一段话,让人唏嘘不已,
我们比孩子先来到这个世上,同样也会比孩子先离开这个世界。
孩子总有一天要独自生活,所以,把你想教给孩子的事情教给他吧,绝不会为时过早。
父母陪孩子走完一段路程,但这段路程是有限的,最终路是孩子自己走的。
纪伯伦在《致孩子》这首诗里写到,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孩子由家长带到这个世界,但并不是属于家长的私有产品。
孩子需要靠自己去认识世界,融入世界,享受这世界的美好,收获自己的体验,而不是在家长的庇佑下,毫无作为。
让孩子变得独立、勇敢,让他们可以怀着一颗强大的心灵独立于世,面对各种问题可以从容应对,这就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04
父母总希望孩子少走弯路,希望孩子能少吃点苦。
这本没有错,但过分的爱和保护,只会导致初衷和结果背道而驰。
之前看《少年说》,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
孩子们站在天台上,向家长喊出平时憋在心里已久的话。
他们怀着各种委屈,吐槽自己的爸妈,管得太紧、控制太多,没有自由。
父母在底下表情复杂,觉得自己的苦心不被理解,也感到委屈。
比如有个男生吐糟妈妈逼着他吃鸡蛋和苹果,读小学时每天吃一个苹果,已经吃了2000多个;上初中每天又多吃一个鸡蛋,已经吃了500多个了。
但妈妈的回答是,儿子那么帅就是因为苹果和鸡蛋的功劳。
有个小学生,小小年纪报了12个补习班,他想拥有自己的休息时间。
妈妈解释,我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你有更多的快乐。
最终,孩子的喊话,还是没有换来理解和适当的空间。
家长总以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自己如果不管,他们的人生就会走偏。
可实际上,给孩子安排好一切,这无异于一种暴力,而且孩子无法反抗。
打着“为你好”的名义,也无异于给孩子戴上无形的桎梏,绑架他的人生。
事事包办,看起来孩子确实得到了不少帮助,但从长远来看,这样无法培养出孩子的独立人格。
作家李月亮说,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必须要面对的麻烦和压力,如果你非要代劳,那么所有你替他走的路,日后都可能变成他爬不出的坑。
孩子并不像你所想的那么脆弱,适时放手,孩子才能学着自己迅速成长,变得能干。
罗振宇也曾说过一段类似的话,
以前认为,父母是比孩子早出生的人,所以有责任把经验,知识,技能传授给孩子。但是现在可能得倒过来想,孩子是比父母活得久,死得迟的人,父母提供的任何经验和技巧都不足以让他应付未来社会。
你不愿放手,将来孩子就可能吃更多生活的亏。
他们迟早要面对人生的困难和艰难时刻,给他们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学会适应生活、独立思考。
如果孩子像木偶似的度过自己的人生,不仅不会感恩,反而会责怪、埋怨你。
05
鲁迅在《我们现在怎么做父亲》中说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父母可以为孩子做事,却不能代替他们成长。
父母应该学会放手,得体地从孩子的生活中退出。
放手不是完全放任不管,而是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孩子学会面对生活,学会独立思考。
放手不是放弃参与,而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他需要的建议和辅助。
放手,是根据孩子的成长,慢慢调整对孩子的关爱方式。
坦然地接纳分离,才是爱的最终目的。
愿每一位父母,都能修好分离这门课,能无私付出,也懂得适时退出。与孩子互相尊重,共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