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Augu
本文为【奥格物语】原创首发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抄袭必究
蒋勋
蒋勋﹙1947年-﹚,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福建长乐人。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台湾。现任《联合文学》社社长,其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
多年前就开始听蒋勋老师细说红楼梦的音频,如痴如醉,每天打开手机第一件事就是听,竟比之前看书的时候更有感觉。
毫无疑问,蒋勋是一个美学大家了,他讲《红楼梦》就是在讲美学,这种美学追求的是身心的安顿,它并不在意一般的审美快感,而是力图超越一般意义的悲喜,获得深层的生命安慰。
这是我喜欢《蒋勋细说红楼梦》最深的原因,听蒋勋老师的声音,可以让人很快安静下来,甚至起到一定促进睡眠的效果,林青霞就是把老师的声音当半颗安眠药。
后来才知道,蒋勋老师曾获台湾广播界主持人最高奖——“金钟奖”,他的声音具有宗教般的感染力量,难怪曾有陌生人对他说:“你前世在庙里捐过一口钟,所以这一世会有很好的声音。”
蒋勋先生这样说《红楼梦》
◆ ◆ ◆
▎《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
《红楼梦》数十年来一直在我床头。每天晚上睡前读一段,若有所悟,每次读都那么不同,就像在阅读自己的一生。我不太在意从哪一章回看起,也不太在意到哪一章回结束。如果是一个梦,通常开始、结束都并不必然。
在枕上懵懂睡去,似醒非醒、似梦似假时分,好像我多懂了一点《红楼梦》。许多晚上在入梦前看的《红楼梦》片段,若即若离,丢了书,在枕上睡着,才是真的 《红楼梦》来与我对话。
那些繁华缤纷,只是前世始终忘不掉的一次花季,每每在沉睡中不想醒来。我总觉得写这本书的人也在梦中,不想醒来。对他来说,梦比现实要更“真实”吧。
▎《红楼梦》,是一个学习宽容的过程。
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关心每一种生命不同的处境,他对任何生命形式,都没有不喜欢,都没有恨,包括地位卑微的丫头、仆人,在他的心目中,都是应该被尊重的对象,都是可以被欣赏的美。
他在繁华的人间,看到芸芸众生,似乎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像自然中的一朵花,他没有比较,只有欣赏,只有欢喜与赞叹。宝玉,其实是《红楼梦》中的菩萨。宝玉爱每一个人,他的爱都没有执着与占有。
《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正是宝玉的本性。
▎《红楼梦》是一部最像镜子的小说。
世界文学名著中很少有一本书,像《红楼梦》这样,可以包容每一个最卑微的角色。
《红楼梦》一读再读,慢慢地,看到的人物,可能不再是宝钗,不再是王熙凤,不再是风光亮丽的主角,而是作者用极悲悯的笔法写出的贾瑞,或薛蟠。他们陷溺在情欲中无法自拔,他们找不到生命上进的动机,他们或堕落,或沉沦,但作者只是叙述,没有轻蔑或批判。
我当然也会在自己身上看到贾瑞,看到薛蟠,看到自己堕落或沉沦的另外一面。一本书,可以让你不断看到自己,这本书才是一本可以阅读一生的书。
▎《红楼梦》没有结局,人生也一样。
人的一生,不到最后的终结,永远不知道它的结局。《红楼梦》一开始就把结局都告诉你,让你看着每一个人如何一步步走到他的结局去。
《红楼梦》让我们知道,结局本来就是假的,是我们自己虚拟的一个结局。什么叫做好,什么叫做坏,什么叫做命好,什么叫做命坏,大概也都很难确定。
如果作者要写的是自己一生的梦幻,繁华根本是一场梦,他或许根本不在意结局。他只是告诉你,在所有的生命中,权力、财富、爱情,全部是一场空。他要告诉你,知道是空,你还是执着。知道归知道,执着归执着。《红楼梦》的迷人就在这里,明知道所有都是空的,可是每一刻又都在执着。
某年某月某日
1 October 0000
蒋勋老师的这本细说红楼梦选择了前面80回,并没有讲结局。他说:“我们一般在文学的阅读里,总觉得应该有一个比较清楚的结局,所谓的结局是什么?有点像我们在看电影或者连续剧的时候,谁最后嫁谁了,谁最后没有嫁谁了,我们叫做结局。可是从比较贴近生命的角度来看,我想我们自己的人生,其实很难说什么是结局,它只是一个不断在流动,不断在变化的过程,结局到底是什么?”
写到这里,我竟然也不记得我是什么时候听完这段音频的,也不记得最后的结局如何。只记得蒋勋老师讲座过程中,时而会有学生的笑声,耳语声,没想到,这80回的红楼梦,蒋勋老师竟然在台北的高雄讲了整整四年。
讲到最后,突然就结束了,蒋勋跟大家说谢谢,谢谢大家的四年,再没有多说什么,就结束了,就结束了。就像我们的人生,哪里是开始,哪里是结束,并不知晓,所以,我总会义无反顾的向前走着,过去的,便让他们随风而逝。
关于读书
▼
阅读原文即可在蜻蜓fm付费收听(唯一官方)
如果想免费收听,我这里有前面48集
纯粹分享,作为试听吧
扫码即可进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