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我们要彼此相爱,而不是彼此伤害

我们要彼此相爱,而不是彼此伤害

作者: 王玬锦 | 来源:发表于2017-05-03 15:34 被阅读70次

    01

    前几日,儿子发烧初愈,食欲渐好转。我兴冲冲地发挥了史上最高的厨艺,做了一桌菜。想着这个挑食的家伙肯定得狼吞虎咽。

    不料,他只对粥感兴趣,对其他的菜尝都不尝一口。我很生气,觉得自己花费那么长时间,这小子居然不买账!关键是,近几日他瘦了许多。

    于是我气急败坏,对他吼叫:“你不知道妈妈做饭很辛苦吗!你要多吃点知道吗!”大概很少见我这样,儿子懵呆地看着我,好像有点害怕,把自己小碗里的饭菜囫囵塞进嘴里,很痛苦的表情。

    看到他怯怯的眼神的那个瞬间,我突然发现自己好可怕,居然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

    我不喜欢他太瘦弱。所以在吃饭这件事上,比起饿不饿,我更关注的是吃饭之外的东西。

    我们总说是为了孩子,其实内心深处是因为自己。因为自己的私欲,所以轻易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

    我们渴望养个完美的小孩,喜欢别人的盛赞。这是个拼妈拼爹的时代,似乎拼孩子也没错。

    可是我们却忽视了最简单的道理。

    其实无关胖瘦,孩子健康最好。无关穷富,孩子快乐最重要。无关成绩好赖,孩子的性格最关键。

    我们做了家长,总是盲目比攀比去比较,忍受不了表面的风吹草动。我们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和期望去生长,而完全忽略了他们自身的生长发育和性格偏好。

    这一切如此熟悉。

    我们让孩子走在自己曾经走过的那条讨厌的路上,我们用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方式对待孩子。

    02

    我的童年弥漫着各种争吵。

    爸爸是退伍军人,性格暴戾急躁,又是大男子主义。妈妈是典型的家庭主妇,爱唠叨,爱抱怨,有点偏执。所以他们总是一言不合就开始争执。

    那时候幼小无助的我,无数次埋怨:为什么他们不能心平气和地说话,非得争吵?

    我渴望温馨的家庭。羡慕泡在爱里长大的孩子。

    尽管我们的四口之家也有很多温馨的时刻。但是那些争吵的片段像是刻在了我的记忆里,无法消除。

    越长越大,我像极了爸爸的臭脾气和妈妈的偏执。

    尽管我一直暗示自己,可是,成家以后,在好多时候,我依然无法控制自己。我不喜欢吵架,所以摔东西是我发泄的通道。这些年摔坏了很多东西。

    一直以来,我并不自知,觉得只是因为性格脾气而已。逐渐成长,我绝望地发现我骨子里的暴躁和不安全感,性格里不协调的硬和软。都深受童年时期的原生家庭影响。

    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很多时候,我会不自觉地对父母产生怨恨。但同时,我又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处于矛盾之中。

    03

    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是带着伤痛长大成人。童年的创伤几乎会影响人的一生。

    成年以后,如果用心,我们都能发现自身想改变却难以改变的缺陷,因为在成长中已经根深蒂固,所以我们会怨恨父母。

    为什么当初没有给予自己足够的安全感,导致自己患得患失?

    为什么当初只顾自己的事业忽略我们的成长,以至于我们本能认为自己不配被爱?

    为什么不能心平气和地做家长,永远大吼大叫,以至我们长大后不知道如何搞好人际?

    为什么从小就只有否定和谩骂,以至长大后我们总是被敏感和自卑包裹?

    为什么打着为了我们的旗号在不幸的婚姻里逃避,以至我们长大后再也不敢相信婚姻?

    原生家庭影响下一代的成长轨迹。所以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将自己人生失败的黑锅让原生家庭来背么?

    不!

    周冲在文章里写道:我们永远无法给别人我们不曾拥有的东西。

    我们的父母,曾经也是在被严重忽略和压抑中成长的孩子。

    他们没有机会体会和学习无条件的爱的价值和方法,因此给我们带来一些创伤。

    但是,当我们意识到,学习到,并尝试表达时,不仅能修复自己的创伤,更是打开与父母心灵联结的全新开始。

    04

    电影《唐山大地震》里有个片段:大地震中,方登和弟弟被困在废墟下,她无意中听到妈妈和救援人员的对话:“先救弟弟”。

    顿时觉得绝望至极,“妈妈还是放弃了她”。家人都以为她死了,而她却带着这份童年的伤痛活了下来。明知道家人还在,却选择被收养。

    她不愿与家人相认。

    上了大学后,她和男友意外怀孕,即使分手也要坚持把孩子生下来。只因为内心有个执念:“自己不要做抛弃孩子的母亲。”

    对于曾经那一幕,方登“永远忘不掉”。以至于她在人生好长时间内心没有安全感,即使养父母对她很好,也依然感觉不到爱。

    影片的最后,她最终理解了母亲,也理解了当初母亲做那个抉择时的艰难,终究放下了了那段伤痛,亲人相认,从此没有心结。

    05

    为什么为人父母之后,我们依然在不自觉地,用我们曾经最不喜欢的方式对待我们的孩子?

    为什么我们自认为给了孩子最好的一切,却无法成为最好的父母?

    只是因为:

    我们没有放松

    我们仍有伤痛

    我们没有与原生家庭握手言和

    我们一直强烈地暗示自己,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可是结果更甚。如同失眠,越暗示自己不要胡思乱想就越睡不着。

    最好的教育是潜移默化,你想让孩子成为哪种人,你最好先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那种人。而不是时刻在身后鞭笞他,更不是循循善诱,苦口婆心。

    我们本身就伤痕累累,怎么指望能带给孩子无伤痕的童年?我们本身就暴戾横生,又怎能要求孩子懂得爱和平和?

    所以,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多理解、沟通,少抱怨。

    试着与父母沟通,打开心扉;试着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试着重新认识父母。

    试着和爱人一起回顾童年时期,找到彼此的缺陷的根源。

    相信我,你绝对会有新的发现。

    原生家庭,可以是我们痛苦的根源,同时也可以成为我们成长的发力点。你如何对待它,它便会如何回馈你。

    无论怎样的原生家庭,无论过去多久,只要爱多一点,伤害就会少一点。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要彼此相爱,而不是彼此伤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jak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