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婆孩子是分房睡的,从孩子几个月的时候开始。
到现在孩子已经快四岁了,却出现了一些情况。
刚刚起床,昨晚和他们一起睡的,不是自然醒的,是被呼噜声音吵醒的。
老婆闷在被子里打呼噜,孩子鼻炎呼吸不顺,声音颇大。
他们的健康状况并不在最好的状态。
我平时花很多时间照顾自己的身体,可是并未投入时间精力去关注老婆孩子细微。
逻辑型思维是这样的,先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好家人。
但是投入的精力可能是9:1的比例。
我和老婆认识十二年了,从孩子出生之后,就经历一些挑战。
直到最近一年多,太多的关注孩子,彼此沟通得太少,意识上的分歧越来多,无法通过个人素质去平衡这些。
我每天忙着工作、运动、学习,老婆忙着上班、照顾孩子。
去年底,我提议,每个礼拜彼此商定一个时间,开家庭会议。
坚持了一次,后面就做不到了。
上个月,我早上六点起来,孩子还没醒,把老婆叫醒,到小区楼下去散步。
很久没有良好沟通的两个人,要进入一个好的沟通状态还不大容易。
开始的时候会陷入到彼此指责的陷阱,或者没有真正做到耐心的倾听,会频繁的打断对方说话。
这个时候交流和沟通很容易不欢而散,彼此郁闷至极,跟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找到某一个点,双方都高度认同,从这点上再进行扩散,就能一下子打开局面。
这天早上,沟通大概进行了一个小时左右,前半个多小时简直就是吵架。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沟通案例。
我们平时工作,白天上班,能有沟通的时间基本上是晚上,可是晚上已经是能量的低谷,心绪最复杂、最不宁的时候。
白天将能量给了工作上的沟通,晚上提不起精神和意念来给对方一个最好的自己。
那么,结果自然可想而知,晚上的沟通,很难做到充分,并且心平气和。
找一个好的时间,给对方一个最好的自己,是沟通前最好的准备。
下了班经常会为孩子生活上的某一件小事情有分歧,尽管当分歧发生的时候,我们都知道适时的住嘴,但是问题并没有解决,彼此克制自己,久而久之对对方就有了负面情绪的增加。
当负面情绪增加到一定程度,会执拗的认为,这个人不是状态不好,而是脾气性格就是这样,形成对人看法的定论,其实就是偏见。
偏见一旦形成,消融就很困难。
将对彼此的偏见,归结为家庭背景,很多人都是这么做的。
但是我没有这样的理由,老婆是高知份子,书香世家,性格柔弱温婉。
都没和人红过脸,更别说吵架了,放到几年的家庭生活中,变成了一只内心温柔的刺猬。
我呢,变成了一只胡狼,出现的时候都是找茬子的。
一支极具攻击性的胡狼与一只内心脆弱的刺猬,互相伤害,伤得鲜血淋漓。
这些和健康有什么关系呢?
两个在一个家庭中的人,是有非常大的概率去做同一件事情的。
我经常跑步,可是老婆不跑,哪怕是楼下走几圈都没有。
有一次傍晚,我叫她到楼下跑,开始她拒绝,我嘀咕了两次,她才换了衣服。
她跑得慢,跑不动,两三圈就不行了,就停了下来。
我要么继续跑,要么停下来。
我继续跑,她就自己回家了。
停下来的话,下次也不想再叫她了。
我经常阅读,阅读能让人平静,让人明智,让人抵抗力更强,能更好的处理情绪。
可是我阅读的时间是家庭挤压出来的,她没时间看书。
没时间看书,就会跳不出的自己的视角,在以自我的执念中跳脱不出来。
周而复始,两个人思维、心境、态度、看法和意见越差越大,就越难沟通。
一天不沟通没问题,一月不沟通没问题,一年不沟通没问题,三年呢?
生活中,家庭中,有效率这么一回事吗?
我平时很计较效率,很怕浪费时间,干一件事情总是求快,慢不下来。
在家庭中,计较效率就会降低体验,会伤害彼此。
家人,就值得你“浪费”时间去关怀,不需要分秒计较效率。
我把身体练好了,可是她没有,而且她还积累了一些执念。
这不是健康的一些不良因素吗?
这些一点点的积累,影响是颇大的,关系形成情绪,情绪形成偏执,偏执形成怨念,怨念形成焦虑,焦虑形成压力,同时影响着健康。
积累的心理问题,成为心理健康的塌陷区,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效应更大。
家庭成员的健康有危险因素,某种程度上,可以从家庭关系或者夫妻关系上去找原因,糟糕的夫妻关系,非一日之果,冰冻三尺非一日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