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读《价值》
市场的“非共识”
“好的投资人应该去寻找正确的“非共识”,不断地问自己,市场真正有效吗?公开的信息合理反应在价格中了吗?哪些因素已经反应在价格中了,哪些还没有?乐观或者悲观的情绪是否已经充分或者过分反应在了价格中?”
每个投资者在获取超额收益的过程中,最大的敌人之一就是市场的有效性。一个事件发生,你知道,别人也知道,你们的想法相似,行动相似,投资收益自然也是差不多的。我们要去寻找的是市场的误区在哪里,并且找到数据验证,这才是超额收益的来源。
前两天跟朋友聚餐,聊到银行股。话题才刚起了个头,朋友就斩钉截铁地说银行股是肯定不能买的,因为银行都在让利,业绩肯定不行,股价也涨不起来。
这样的观点并不少见,但他们忽略了悲观的情绪或许已经反应在了当下的股价之中。而如果我们仔细看银行营收的增长,拨备的计提,净息差的变化等数据,你会发现银行的基本面其实并不悲观,当下反而是投资的时机。
不做机械的价值投资者
“价值投资”这几个字是这几年被过度使用的一个词语。
由于价值投资的一些基本理念在常识上比较容易被理解,因此被很多投资人等同于长期投资,等同于蓝筹股,或者是低估值股票。很多投资者也都以价值投资来标榜自己的投资理念。同时我在雪球上也经常看到对“到底什么是价值投资”理念上争执不休的网友。
张磊作为国内价值投资的领军人物,对这个问题给与了比较好的答案。
“长期持有只是结果,不是目的,不能说长期持有就是价值投资,非长期持有就不是价值投资。购买低估值的股票也不是回报的来源,企业能持续创造价值才是,比寻找低估值股票更重要的是理解这只股票为什么被低估。”
相比什么样的理念是最纯粹最正确的,更关键的事情是理念背后的逻辑。
有朋友一听我们投资大蓝筹,就立刻对号入座认为我们做的是纯粹的价值投资,同时也失去了继续了解下去的耐心。其实我们寻找的是市场上收益风险比好的投资方向,认为目前精选大蓝筹的策略仍然是性价比高的选择。
如果你在了解一个基金管理人的时候,仅仅只用“价值”或者“成长”这样的标签化的内容去理解管理人的投资理念和风格,很有可能“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因此我们在选择基金的时候,要尽量去理解管理人对当下持仓背后的逻辑,以及应对未知和变化的策略。这样才能帮助你更有耐心地去持有与你风格匹配的基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