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段子手密布又受人追捧,
网上的段子手比我们更会概括,他们用着各种生活段子赚来转发,年轻人在“哈哈哈哈哈哈”中展示给别人——你看,我蛮快乐的。
但你并不快乐,你周围的人也一样。
不信,你细心观察下每天上下班周围的人群,有几个人脸上是带着微笑的?
可放大来看,人——特别是年轻人。
我们有着大把的欲望,同时我们爱比较,会尤其注重外界对自己的看法。
“不能落后,不能放松,不能没钱,还要保护好自己。”
成长是个听起来很美好却藏着血腥味的字眼。
《夏洛特烦恼》里,成名的夏洛被年少的好友傻春拉到游戏厅一起打拳皇,看着傻春专注的沉浸在游戏里,夏洛看着他说:
“大春我真嫉妒你,能像傻逼似的活着。”
1.
小时候什么都不做就能活着
长大了做很多才能勉强活着
当自我还没被构建的时候,时间早就把你卷入了成长的浪潮里,生活把你裹在其中。
因为缺少自我感,所以迷茫让你不快乐。
如果说成长是自我觉醒的话,那么快乐,源于对自我的认知。
自我就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既是一个过程、也是那个过程的结果——福柯。
自我体现在“我与他人的关系”中。我们在不同人面前展露的自我是不同面的,而这个过程能帮助我们理解与自身的关系,建立与快乐的联系。
可当拥有“自我”之后,也许我们还是会迷茫会难过,但无力和空虚会顺其自然的缓解。
首先,构建自我时常有一个误区。很多年轻人认为“只要寻找到自我,就可以得到快乐”。他们相信,当自己抽丝剥茧,拨开重重迷雾,就会发现内心深处会有一个“最真实的我”存在,然后一切困境就会迎刃而解,一切失落都能被笑声代替。
人的欲望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我们既渴望这个也渴望那个。无论我们无论遵从了欲望中哪一部分的真实,都将因为放弃了另一部分的真实而重新陷入迷茫。
2.
我曾用一整个下午
只为了看蚂蚁搬家
“我慢慢明白了我为什么不快乐,因为我总是期待一个结果。
看一本书,期待它让我变得深刻。吃饭游泳期待它让我一点点瘦下来。发一条短信期待它被回复,对别人好,期待被一样对待,写一个故事发一个微博,期待被关注被安慰。这些预设的期待如果能够实现,长舒一口气,如果没有实现呢?自怨自艾。
可是小时候也是同一个我,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看蚂蚁搬家,等石头开花,小时候不期待结果,小时候哭笑都不打折。“
初入工作的我总是十分忙碌,忙到有时候我开始怀疑生活的意义。
虽说工作也能带来一些成就感和喜悦,但很难说这就是发自内心的快乐。
在很多不得不做的琐事中,也很难静下心来好好思考。
王小波说:在生活中,某种程度的单调,机械是不可避免的,但思想绝不能包括在内。
我非常赞同,但现在大家更关心是是否快乐的结果,而忽视了思考这一过程。
长大后的我们融入了太多对自我的期待与比较,而弱化了对自己喜爱事物的专注,导致我们看到了更多的过去,而忽视了未知的将来。
是我变得功利了?所有的事情都要得到好的结果才行。可这并不是错的呀。
用一生的时间,构建出一个独立充实的自我
——既然回不去,总要有快乐的方向。
——END——
工作、生活里总有那些伤心、郁闷的时刻环绕着我们。
无法解答,无人倾诉。
打开情说APP,你烦闷的,你疑惑的,就是我们关心的,愿意解答的。
应用商店搜索“情说”即可下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