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家族)的文化和基本准则从很小的时候就植入到下一代的意识里,要么是遵从要么是叛逆。
我们不自觉的会从小按照原生家庭的相处模式来处理关系.如果在关系中双方或者多方有觉知,在相处的过程中就会有一些缓冲地带,
遇到一些冲突能够有一些边界,可控而不扩大。一旦形成习惯和无意识的信念,意见相左时相处起来就可能产生激烈冲突。
为什么人们会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吵的面红耳赤,不可开交。而在重大负责的问题时,我们反而能做到相互倾听,互相商量。
这里面是对家庭意识领域的捍卫?还是为了关系主动权的争夺?”想当然“成为主导,让我们难以转换视角。
如果基本信念动摇,人就会陷于摇摆状态里,不确定感让人不适。
每个人的认知都是一个隐蔽系统,在关系中交互和显现,在深度中显出原始状态。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从个体到集体的过程。
社会道德规范,风俗,文化环境都会对我们产生各种影响。我们的性格展现个性,在关系中的互动就更加丰富多彩。
尤其是亲密关系,各种冲突不会中断。而且短时间里我们呈现给对方的也只是冰山一角。如果互动关系也存在能量守恒,来往也进行能量交换。
虽然有时只是两个个体,个体的背后可能是其他身份形象的综合体,这时承载的就是多方。亲密关系中的交互和共生比起其他关系来说更底层。
譬如舞伴、队友一起赢得或输掉比赛,可谓高光时刻或败走麦城。但亲密关系远没有这种可炫耀的场景,无数个细小的瞬间,汇成生活……
面对亲密关系中各种场景,就体现出关系中个体面对模式,是机会也是考验。
如果某一方感受受到攻击和被操控,关系就会产生松动,甚至倒退……,但如果是冷漠,关系就得不到浇灌,关系也就枯萎(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