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了应试教育出现的背景和影响。不过小伙伴应该还记得,在上上次(额,我是不是要考虑编号了...)我们说教育是产生竞争和焦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本篇文章就结合一下,分析看看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是不是看了之后能稍微解决你的焦虑问题,欢迎和我交流。

先上图,和上次分析原因一样,我们先来看一下当代社会的某些特征吧(起码是我看到的特征)。相比之前的应试教育分析图(↓),你基本上可以感受到几乎是一一对应的。
1、物质条件充足,是相对于之前的缺衣少粮,这点本身对之前的政策影响不大,但到当代必须引起重视。这点我建议你参考郑也夫的一篇讲座“批判消费,反省快乐”,对我本人的触动也很大。这里摘抄一小段:“温饱解决了,那与之相对应的你还能够向每一个普通的众生说,再要他们拿过去的那种人生观来支配他们吗?艰难困苦,育汝于成。为什么要艰难困苦,育汝于成呢,我压根从一出生起活得就不艰难。”简单的说,就是当物质条件充足到全民温饱的基本解决之后,人生的追求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引起价值观的变化,以及提供价值观的权威的变化。按照郑也夫教授的说法,商人填补了这个空白,并通过塑造消费者建立新的价值观。
2、科技含量高。这点是相对的,其实我们现在的科技(尤其是技术方面)的水平还并不高。这点从大部分进口的高端制造业产品可以看出。不过既然相对过去科技含量高了,我们可以自己制造大量的产品,而这些产品也往往是工厂才能做到,凭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满足的。这就出现了行业分工的细化和“隔行如隔山”的加重。行业之前的差异就好像是分开的两条路,走的越远,人们互相理解的困难就越大。
3、人口基数大。这点不用多说,基本上贯彻了整个中国的发展阶段。不过必须考虑,这也是中国的一大特点。
4、文化水平高。这点也是相对而言,文盲减少了,大学毕业的人越来越多(虽然都说质量下降,但不影响全局)。所以你可以看到工人的招收文凭要求在提高,而且很多高科技产业(如华为、大疆)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力。当然这里是指知识水平,应该说基础算比较牢固的。
5、市场经济兴起。个人感觉,市场经济的兴起对之前的几点影响都很大:因为是市场经济,人们才有动力生产,有动力学习竞争,有动力发展高科技,这些进步很大程度上依靠市场的检验和推动。当然,在福利制度还未完全退出,市场也还没完全建立的时候,这只能说兴起,而非建立。

因此,可以看出,时代的变化真的很大。这里我重申一下,以上条件和判断都是个人观点,欢迎批评讨论。
OK,那么接下来讨论一下当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
首先是能力>资历。为什么会有这个趋势呢?这主要是基于特点中科技含量的提高。当社会生产的产品对科技含量要求提高后,仅靠人的数量和对人的管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能够胜任甚至改进生产要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因此,拥有较高能力者更容易获得机会。同时,由于市场经济兴起,人们对商品的要求也在提高,各行各业的竞争加剧,那些只凭借资历却无法跟上时代要求的人往往会被淘汰。一增一减,能力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我想,这也是时代给予普通人的一个难得的机遇。
其次是合作>竞争。这点主要是由于物资条件充足导致。因为越是贫穷的地区,博弈往往越是零和的,及我有了一个吃的你就吃不了,因此竞争>合作。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需要对资源进行抢夺了,合作的意义更在于提高效率。当然,这里和科技含量的增强也有一定关系。当生产的产品一个人无法完成时,人们才会更愿意选择合作。
最后是交流>孤立。我个人感觉这点其实并不明显,不是最近挺流行保护主义的嘛?而且网上各种文章也总能提到“孤独”、“寂寞”。不过我还是要分析一下逻辑。主要有两点,一是基于文化水平高。当人们的普遍拥有一定的文化之后,便需要四处寻找知识,看新闻,看朋友圈,看书,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更好的了解世界。这其中,交流沟通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渠道,而且网络的兴起更促进了这种需求。另外一点就是科技含量高,你肯定会问,怎么又是科技含量高......不过我还是要说:随着科技含量的提高,人们会发现之前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了,新产品新商品层出不穷,如果你孤立与社会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很难适用新的变化。因此,不停的交流学习才能更好的生存。
刚刚的这几层分析可以看出,一个重要的点就是,科技含量提高了!简单的说,科技水平决定了生产的方式(合作性大规模还是分布性小规模)的改变,生产方式决定了对人才要求的变化,进而影响了社会对未来的期望,从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至于未来是什么样,那就不知道了.......
是不是结论已经可以看出来了?因为社会更强调分工了,人们就必须放弃部分的安全感(不然你很可能无法生存),又因为新事物层出不穷,人们就必须不断的交流、学习,以适应新的环境和变化(还好人类的大脑天生就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因此,终身学习的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说到这,是不是觉得更加焦虑了?还是觉得安心了?其实这就是整个社会的变化带来的新要求:你不比别人差多少也不比别人好多少,社会总有新的变化,比较是没有意义的,持续的成长才更有价值。换句话说,世界变化太快,与其纠结于过去,不如面向未来,努力的打磨和学习。
再啰嗦一下,我想有人会好奇,人口基数大的作用在哪呢?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增加了社会的活力。尤其是当年轻人多的时候,既提供了生产力,又提供了创造力。这里我又想推荐一本书了。就是李光耀的《One Man's View of The World》比较建议英文版~书里面在分析各个国家的情况时总有一个条件尤其重视,就是人口的数量和增长情况。可以想见,欧洲许多国家的经济问题也和生育率低有关,包括我国二孩政策的提出也有一定的考虑。
OK,这次就说到这,有什么问题欢迎留言讨论,如果我觉得有必要会针对性再写一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