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樊登读书看到了讲佛学的《洞见》,不禁想起了这些年我与佛学的一些缘分。
小时候,我对佛教的印象就是西游和少林,对真正的佛学并无了解。
大二开始进入书院学习国学,听老师讲《论语》、《大学》等儒家经典,学会了仁爱、谦卑、忠恕、反求诸己。而传统文化一向是儒释道不分家的,因此在茶会上,老师也会讲些禅。那些风动幡动和心动,云在青天水在瓶、满船空载月明归,虽然觉得很灵动,但对于那些禅宗公案,却有些听不太懂,难以领悟精髓。
疑问带来改变。不久后,在书院的一次学习后,有老师送给我一本《心经讲记》。我回去翻开细读,才对佛学有了真正的体会,对缘起、八识和正念的认知有了突破。特别是在领悟了什么是因缘和合后,我得到一种全新的体验。
进一步,沿着心经的智慧,我又读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觉时恋梦梦恋醒,不着相,一切流动不居。
然而这样的体悟并没有一直持续,虽说后来也读了坛经、药师经,但没有继续深入体悟。毕业后工作上班,习气熏染,五蕴遮蔽,佛学仿佛就要这样被封存了。
直到去年夏天。
记得那天中午,我被通知项目失败。得知消息后,本来满怀的希望变成了莫大的讽刺。执着到头又回到起点,我失魂落魄地站在公园的湖边,正午的阳光炙烤着我,我精神游离,看着湖中水波起伏,眼前一片茫然。总是失败,所有一切的努力,意义在哪里?每次都这样,未来在哪里?只能这么一事无成、庸碌一生吗?
不知是出于潜意识还是灵性,在最痛苦无助的时候,我忽然想起了《心经》。《心经》开篇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我望着湖面,打开了顿悟之门。
我反思,我脑中这些自我否定的念头,我胸中苦闷的情绪,来来去去,高低起伏,不就像这湖面的水波吗?一切有为法因缘和合,水波也罢,念头也罢,成功也罢,失败也罢,不都是诸行无常的体现吗?事物的发展都是诸多因素和合而成,我的失败也是多因素的影响,为什么要绝望地否定自己呢?再说,执着的“我”又是什么呢?
明心见性。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又读了卡巴金的《正念》、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正见》、一行禅师的《正念的奇迹》等,渐入佳境。
这便是我与佛学的故事。通过这一路悲喜,通过阅读与观照,我终于让智慧的光芒照亮了前路。
《洞见》,我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