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当下倡导全民阅读的背景下,学校教育也把师生阅读摆到了议事日程上,我作为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不得不特别注重学生的阅读工作。
小学生的阅读首先我们要搞清楚阅读的走向。根据我平时观察,有好多老师把学生的阅读搞得过于功利化,心里总是想着“阅读如何为应试服务”,这样,致使小学生的阅读陷入一种程式化,即老师说什么,学生就做什么。学生的阅读没了主动意识,这就说明了阅读已经步入了一条歧路。
02
阅读需要回归。回归就是要走上一条正道。读好书并非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正道。正道,要求我们至始至终把学生的阅读引入到阅读好书并且具有思考和批判意识。
思考,包括对阅读文本的思考和学生自我生活的反思。多年教学,我深切地感受到绝大多数学生只是“读而不思”,看起来,他们读的特有精神,真正地问他们读到了什么,只能做到“照本宣科”,把文本蕴含的东西纯粹没有挖掘出来。
学生为什么“读而不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真正懂得“我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弄清楚了,老师不逼迫,学生自然也会读。现在,学生背负着的书本太多了,其实孩子从进学校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觉得书本是一种负担了。为此,我主张小学生主要学好语文教学英语,其他学科的书可以作为辅助来了解,如果从书本上减下来了,学生自然会有课外阅读的精力和时间。我们有些家长用唠叨自己的孩子不读书,其实,这不怪孩子,繁重的课业负担致使孩子不得不懈怠课外阅读!
03
如果孩子们真正把课外阅读做起来了,那如何才会做到“思考和批判”呢?
首先,选书要精准。孩子读的书就要有孩子特色,比如,语言浅显易懂,结构简单,主题思想鲜明,针对性强。如果把成年人读的书拿给孩子读,孩子就会感到一头雾水,理解艰涩,时间长了,孩子就失去了阅读兴趣。选书选准了,孩子思考起来就容易,自然,书中的精华,孩子自己就可以拿到。选书一定要重视,这是孩子读书的基础。
其次,思考要单一。好多孩子读书没有思考的习惯,读而不思则惘,读书必须要有思考。孩子的思考不宜复杂,尽量单一点,比如,读到了有一句话,很有感触,就针对这句话进行思考。读到了某个片段,很有感触,就针对这个片段进行思考。读书思考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方面进行思考,内容不要设计的过于繁琐,视觉也不要过于铺陈。单一化的阅读思考可以让孩子享受到读书的乐趣。读书并不是思考的越多就越好,想的深是必要的。
再次,批判要深刻。不管是谁,读书的目标大体是相同的。读书就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加美好。人在提升完善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就是批判意识。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是提高阅读质量的一个最有效的方式。有些文字,思想性不太纯洁,这就需要批判。有批判就会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特别是自我批评更要有勇气去接纳。不要总是认为自己的一切特别完美,人存在的问题其实很多。最难的就是一个人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问题。人的真正提升就是在批判中实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