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都欠袁隆平一个热搜!

我们都欠袁隆平一个热搜!

作者: 锦绣朝阳 | 来源:发表于2018-06-04 19:46 被阅读11次

    我们在沙漠上种出了水稻!

    不久前,袁隆平团队在迪拜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结果最高亩产超过500公斤,表明在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成功!

    未来的未来,会有更多人,因为袁隆平和他团队的努力,而不用担心集饥饿,不用为温饱发愁。

    曾经有统计,说袁隆平的水稻养活了8亿人。可这并不是终点,8亿,10亿,12亿……这个数字会不断增加,因为他——袁隆平还在。

    从我们有记忆开始,袁隆平的名字就一直被提及,一直和“水稻”一起被提及。记忆里,他似乎一直是教科书里照片中的样子。

    是啊,教科书中的他不会变,我们也一直以为他不会老,但其实,科研成果不断往前走,水稻养活人口的数字不断上涨,与之相对的是他渐长的年纪。

    88岁,你得承认,他真的老了。

    他早就可以躺在功劳簿上 过过悠闲日子,但他还是奔忙在田间地头。甚至年纪一大把了,突然被人放在放大镜下指摘。

    “为什么还要研究水稻,我们可以进口啊,可以吃别的呀。”

    “他研制的水稻口感不好。”

    “他都买宝马了,别吹了。”

    一生功绩,比不上键盘侠的三言两语。他们用语言试图将一个人推向深渊,可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个人,到底发出了多少光亮。

    在袁隆平发现那株成功培育的稻株之前,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

    全世界有超过8亿饥饿人口,全球平均每天有2万多人不幸饿死,其中近一半是儿童。

    那时候,温饱还是中国最头疼的难题。人们吃不饱肚子,只能吃糠皮、草根和树叶,有的地方人饿得实在受不了,就吃不能消化的“观音土”。

    许多人患上营养不良的水肿病,有的人土吃多了,不久会“腹堕而死”……

    后来,后来我们都知道了,我们渐渐忘记了饥饿,仿佛它从来没有出现过在这片土地上,唯有父辈偶尔讲起,我们才能从他们的话语中依稀了解——他们曾直面饥饿与死亡。

    而我们轻描淡写的“发现”二字背后,是袁隆平的16年,是无数科研人员的日日夜夜。

    试验田被蓄意毁坏。试验田被踩烂,稻苗被拔光,5年成果几乎付诸东流……

    1976年开始,全国推行杂交水稻,到1998年,全国一半的稻田都在种杂交水稻。

    他被全世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这是很多人一辈子荣耀的顶点,却只是袁隆平的起点。

    后来,他又带领团队实现了水稻去镉技术。这样只为了让你吃的水稻种植范围更广,更健康。

    再到海水稻,这已经不知道是他的第几次尝试。

    他想得到什么呢?

    是了,如今我们都喜欢谈论等价交换,谈论利益,所以他想得到什么呢?

    这是几年前记者去袁隆平老先生家拍摄的,他的卧室。

    家具。

    好像很久没有见过这样的电视了。

    记者走进去,脱口而出:这也太简单了。

    其实何止是简单,是老旧,古朴,是难以想象这样一个科学家,过得如此简朴。

    袁老的儿子无数次劝说父亲,说他们儿女出钱给他翻新一下,绝不花国家一分钱。袁隆平还是拒绝了,他说,何必麻烦。

    对于生活,他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

    “我穿的衣服超市十几块买的,我非常满足了。”

    穿衣服,过生活要什么品牌,那是生意人的事,我们做科研的不那样。

    网络上谣传他身家千亿,说他是首富,这些话他都知道。但他说:我一笑置之。

    他有钱,不过钱都花在了“蠢”地方。搞科研拿的奖金,他设立了科技鼓励基金,发给对于科研有突出贡献的人。

    他也知道自己不再年轻了,所以他比谁都更希望有人来接替自己,有人来让这项事业继续,越走越好。

    他也有所求:

    我曾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长,籽粒像花生米一样大,我和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稻穗下面乘凉……我把这个梦称为“禾下乘凉梦”。这是我的梦想,是我追求的目标。

    我知道,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这一个宁可看漂亮面孔念数字演戏,也不愿意听科学家讲话的时代……

    可是这不该,这也不对。我知道,是非对错,时间总会评定,历史会让袁老这样的人得到公正的评判。

    只是心疼,心疼这个心心念念全世界人半辈子的老人,这个明明可以发财,却“蠢”了半辈子的老人,在88岁还要遭遇如此非议。

    这个时代已经太嘈杂了,我们所能做的,也只是让这些埋手做事,做了一辈子的人,得到公平的对待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都欠袁隆平一个热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joy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