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故事:
上周六,在婴幼儿游泳馆遇到了一对小姐妹。
姐姐是叼着奶嘴进来的,身后跟着叼着棒棒糖磕磕绊绊的妹妹。妈妈在最后,把泳衣递给店员,就坐到一边忙着刷手机去了。
很快两个孩子都换了衣服戴好泳圈下了水,店员忙着给刚结束的孩子洗澡,两个孩子都无人看管。老大四面看了看就恶狠狠地把棒棒糖从妹妹嘴里抢过来,妹妹当然不愿意,哭叫着扑腾,呛了好几口水,然后开始撕心裂肺地哭。大约有五分钟,那位妈妈都没有抬头看一眼。
忍不住提醒她,孩子无人看着,呛水了。
她忙着发了一条语音,然后才走过来,一边骂,一边从姐姐嘴里把棒棒糖拔出来:你干嘛抢妹妹的?你光吃糖不吃饭,你看你瘦什么样子?你饿死算了!你还搞得妹妹呛水?我不要你了,你回家也不用吃饭,啥都不用吃……哭?哭什么哭?你哭吧!……”说完回到座位上继续刷手机。
老大站在水池里哭的非常伤心,一开始哭喊:妈妈我也想吃棒棒糖,后来变成了妈妈你抱抱我妈妈你抱抱我。足足哭了十来分钟,妈妈也没有抬头。
四处的家长都忍不住侧目,那位妈妈却仿佛看不到听不到。
我儿子正在洗澡,问我,妈妈,为什么她妈妈不抱她?
店员撇撇嘴,小声和我说:这孩子每次来游泳都要找事儿,每次都这样要哭几场。特别粘她妈妈,洗澡都不让我们碰。都四岁了呢…
忍不住对店员说:这不是她找事啊,她这是没有安全感,所以才这么粘妈妈啊!所以她还要叼奶嘴,所以她才欺负妹妹呀……
离开的时候,孩子还在小声啜泣,不停念叨妈妈你抱抱我。
实在没忍住,我小声对那位埋头手机的妈妈说:让孩子这样哭是不行的,她没有安全感,越这样弃之不顾她越要粘你越要捣乱。
那位妈妈抬头白了我一眼,大概是觉得我教训我女儿关你何事?然后就继续埋头刷手机了。
我也只能暗暗叹息,离开了。
——————我是想法的分界线—————
所谓快乐的教育、正面管教、科学养育,并不是说不让孩子哭,而是要让他哭得有理。
给予孩子挫折和教训,首先要做好连接:我爱你,然后就事论事:但是这件事我们必须按照约定或是规矩做。这时候,孩子想用哭闹达到目的,你可以置之不理。只要你使用一以贯之的标准,孩子就会逐渐知道哪些事他可以做主,哪些事是底线不容触碰。
而没有连接的哭闹,会让孩子恐慌,妈妈说她不要我了,妈妈我害怕失去你,所以我要抓住你。
再加上二胎妹妹出生带来的争宠局面,这个小女孩仍然要叼奶嘴、仇视妹妹、捣乱找事的行为很容易找到答案:她缺乏安全感,她在寻求关注。
这与妈妈的反馈方式关系很大。
同样是不被孩子的哭闹左右,有没有感情连接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可惜,这位妈妈显然也并不准备听听别人的意见。
请记住,每一次孩子的哭闹都可以是一次教育契机,但绝不是只坚持原则漠视孩子的需求。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告诉孩子,我爱你,然后才是,你这样做我不能允许。
———用处———
关于育儿心得、正面管教的文章里用作案例分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