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诗经》学习第253篇《大雅 民劳 》
原文阅读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国,以为民逑。无纵诡随,以谨惛怓。式遏寇虐,无俾民忧。无弃尔劳,以为王休。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无纵诡随,以谨罔极。式遏寇虐,无俾作慝。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民亦劳止,汔可小愒。惠此中国,俾民忧泄。无纵诡随,以谨丑厉。式遏寇虐,无俾正败。戎虽小子,而式弘大。
民亦劳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国,国无有残。无纵诡随,以谨缱绻。式遏寇虐,无俾正反。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译文参考
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稍舒服。爱护京师老百姓,国家安定无残酷。诡诈欺骗莫纵任,小人巴结别疏忽。掠夺暴行应制止,莫使政权遭颠覆。衷心爱戴您君王,大力劝谏为帮助。
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稍安康。爱护京城老百姓,安抚诸侯定四方。诡诈欺骗莫纵任,谨防小人行不良。掠夺暴行应制止,不怕坏人手段强。远近人民都爱护,安我国家保我王。
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稍休息。爱护京城老百姓,可使人民聚一起。诡诈欺骗莫纵任,谨防歹人起奸计。掠夺暴行应制止,莫使人民添忧戚。不弃前功更努力,为使君王得福气。
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喘口气。爱护京师老百姓,安抚天下四方地。诡诈欺骗莫纵容,反覆小人须警惕。掠夺暴行应制止,莫让邪恶得兴起。仪容举止要谨慎,亲近贤德正自己。
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歇一歇。爱护京师老百姓,人民忧愁得发泄。诡诈欺骗莫纵任,警惕丑恶防奸邪。掠夺暴行应制止,莫使国政变恶劣。您虽年轻经历浅,作用巨大很特别。
字词注释
(1)止:语气词。
(2)汔(qì):庶几。康:安康,安居。
(3)惠:爱。中国:周王朝直接统治的地区,也就是“王畿”,相对于四方诸侯国而言。
(4)绥(suí):安。
(5)纵:放纵。诡随:诡诈欺骗。
(6)谨:指谨慎提防。
(7)式:发语词。寇虐:残害掠夺。
(8)憯(cǎn):曾,乃。
(9)柔:爱抚。能:亲善。
(10)逑(qiú):聚合。
(11)惛(hūn)怓(náo):喧嚷争吵。
(12)俾(bǐ):使。
(13)尔:指在位者。劳:劳绩,功劳。
(14)休:美,此指利益。
(15)罔(wǎng)极:没有准则,没有法纪。
(16)慝(tè):恶。
(17)愒(qì):休息。
(18)丑厉:恶人。
(19)正:通“政”。
(20)戎:你,指在位者。小子:年轻人。
(21)式:作用。
(22)缱(qiǎn)绻(quǎn):固结不解,指统治者内部纠纷。
(23)正反:政治颠倒。
(24)玉女(rǔ):爱汝。玉,此作动词,像爱玉那样地宝爱;女,汝。
(25)是用:是以,因此。
诗歌赏析
《大雅·民劳》一诗极可能是在新王继位的典礼上的一种仪式。有学者认为,本诗应该创作于宣王刚登基的时候,以召穆公的口吻号召群臣辅佐新王、有所作为。
诗一开头就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人民已经很劳苦了,庶几可以稍稍休息了。这里的“小康”是指能够稍微安定一点儿。我们今天说的“小康社会”中的“小康”这个词就出自《诗经》。后来儒家文献《礼记·礼运》中有“大同”和“小康”,“小康”的意思又发生了变化。儒家认为尧舜时期是大同,夏商周则属于小康。
接着“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是说要以京畿为重,抚爱国中百姓,使四境得以安定。“中国”这个词的诞生距今已经有三千年左右了。它最早出现在西周早期器铭《何尊》上时,指的是洛阳。但本诗中,中国应该指京师一带,也就是周王的直属地、中心邦国。这也是一个纲领、一个大原则。西周时期,在北方有一个强大的人群猃狁,在文化上并不完全属于游牧人群。他们也有战车,能制造青铜器,能力很强,对西周北部构成了严重的边患。另外,西周宣王时期的青铜器师㝨簋铭文记述了宣王命令师㝨率师讨伐淮夷的事件。其中以王的口吻说,淮水一带的东夷,也就是南淮夷,是我们的“帛畮(亩)臣”(就是交布帛和田亩税的),但是现在他们也开始不听话了,所以在南方也有战争。这就是当时的情形。
接着“无纵诡随,以谨无良”,是说不要受那些奸狡诡诈之徒的欺骗,听信他们的坏话。“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是说对偷抢打砸之类的暴虐一定要制止,这些无良现象都是不畏法度的表现,也就是说我们要恢复法度。“柔远能迩,以定我王”,意为远近都要安顿,就是要捍卫我王,安定我王。读这一段,能看出老贵族上台以后要辅佐新王,号召全体大臣开始安顿局势。
后边各章的意思都差不多,只是略有变化。 第二、三、四、五章的“以为民逑”“以绥四国”“俾民忧泄”“国无有残”与“以谨惛怓”“以谨罔极”“以谨丑厉”“以谨缱绻”,是围绕恤民、保京、防奸、止乱几个方面不惜重言之。
至于为什么每章都有“无纵诡随”一句放在“式遏寇虐”一句前面,严粲、钟惺都做过解释。其实,抨击小人蒙蔽君主而作恶,无非是刺国王不明无能的一个障眼法。不便直斥君主,便拿君主周围的小人开刀,自古皆然。
这首诗体现了所谓“宣王中兴”时期的时代特点。有些学者说“中兴”就是“重兴”,第二次兴、再兴的意思。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中兴”,比如光武帝刘秀被视为中兴之王,汉宣帝和唐玄宗也是中兴之主。但是周宣王的中兴实际上只有开头几年,宣王早期之后,召穆公、程伯休父、尹吉甫、方叔、仲山甫、虢文公等一帮老贵族、有经验的大臣慢慢凋谢了以后,朝政就很差了。所谓中兴,其实是周王朝的回光返照。
《民劳》学习的反思探讨
这首诗的格调很凝重,它非常鲜明地塑造的一个公忠体国、心怀忧患的形象。 从诗篇开始“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的语句口吻看,很可能是召穆公或者像他那样身份的贵族老臣,在辅佐宣王登基之际对新进臣僚的陈戒。
这一点也可从“王欲玉女,是用大谏”句子推知。“玉女”是造就你、对你好的意思。清朝马瑞辰作《毛诗传笺通释》,引用乾隆年间阮元的话,说玉、畜、好,在古代都是一个意思。“玉汝于成”,今天我们还在用这个词。大谏的“谏”字,我们后来说是指下级对上级提意见,在《诗经》里这个“谏”是指建言、劝告。“大谏”就是郑重的劝告。这句是说王要用“小子”们。这是以老臣的身份对他的后辈们进行鼓励和开导,让大家赶紧刷新政治。
诗篇的谏言,以“无纵诡随,以谨无良”、“惛怓”、“罔极”为主干,对执政者发出坚定立场、站稳脚跟的警示,显示出在预感到世界将发生大变动时的笃定,非老成之臣,其意态不能到此。
此篇在艺术上也是有可称道的地方。 全篇共五章,每章十句,均为标准的四言句,句式整齐,结构谨严。各章互相比较一下,可以发现,全诗的句式结构具有明显的重章叠句趋势。这本是《国风》中常见的一种基本格式,但在《大雅》中居然也有板有眼地出现。不过,也没什么好奇怪,《大雅》虽以赋为主,但它与《国风)在艺术手法上还是有一定联系的,《大雅·凫鹥》《大雅·泂酌》两篇也是复沓式结构。只是《大雅·民劳》一诗篇幅要长得多,五章反覆申说,意味尤为深长,令人回味。
《诗经》学习的背景知识
“小康”一词的溯源与意涵
“小康”一词始见于《民劳》,其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可见,古代的人们已将“小康”视为安邦定国之本,并为人们勾画出安养生息、物阜康宁、国泰民安的景象。
《礼记·礼运》篇则将“小康”意涵由富足安详的理想社会状态上升为一种社会理想,并衍生出“大同”与“小康”两种社会形态。在《礼记》看来,“小康”是实现“大同”社会的必经阶段。东汉经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对“康”字有了更为清晰的定义。“康”由“广”部与“米”部组成,“广”即房屋,“米”即饭食,两者合二为一即为“康”。言下之意,“康”指的就是百姓有房住、有饭吃,人们安居乐业。
在众多关涉“小康”的诠释之中,儒家经典《礼记》的摹绘较为直观。虽说老子的小国寡民理想和陶渊明式的桃花源理想也曾激荡人心,但“大同”与“小康”的理想对后世影响更为深远。那么,究竟何为“大同”,它与“小康”之间又有何关系呢?
在先圣看来,胸怀天下、济世为民是儒家倡导人格修养的最高目标。在古人看来,“大同”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以“天下”为己家。在“天下”这个和睦的大家庭中,人们凭借公正之心选举能士主持政务,凡天下之人都如同至亲,真诚相待、和睦相处。人与人之间还讲究信誉与平等,大家竭力维护这个和睦的社会秩序,凡所居之人不仅要孝顺父母、怜爱子女,而且还要将仁爱与宽容施与他人之身。在这样一个理想社会之中,老人都能安享晚年,儿童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壮年之人都能通过劳动实现自己的价值,社会上的鳏、寡、孤、独以及废疾者都能得到赡养与关爱,并摆脱生活的困苦。
“大同”社会给世人描绘出了一幅看上去很美的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但这一理想社会却始终停留在美好的想象之中,无缘在历史现实中得以真正实现。难怪《礼记》也不得不承认,“大同”之道正在隐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相较于“大同”之世,似乎“小康”社会更为切实可行。南宋大儒朱熹也直言不讳地指出:“千五百年之间正坐如此,所以只是架漏牵补过了时日。其间虽或不无小康,而尧、舜、三王、周公、孔子所传之道,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也。”
尽管“大同”社会如镜中花、水中月,但千百年来中国人却始终未曾放弃对“大同”理想忠贞不渝的追求。历代农民起义领袖所提出的“均贫富、等贵贱”,太平天国所提出的《天朝田亩制度》以及晚清康有为的“大同梦”等大多源出于此。可以说,“大同”社会作为一个象征性符号,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传统中国人对美好世界的最高梦想。正唯如此,只有全面、直观地了解何为“大同”,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何为“小康”。
参考资料
《大话小康~绵亘千年的小康之梦》,暨江,《百科知识(2020年第19期)》,《百科知识》杂志社,《百科知识》杂志社,2020年10月
《讲给大家的诗经2》,李山,东方出版社,2021年6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