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685】幼儿园亲子阅读之《那天,我用爸爸换了两条金鱼》

【685】幼儿园亲子阅读之《那天,我用爸爸换了两条金鱼》

作者: 登登一君 | 来源:发表于2021-01-06 22:31 被阅读0次

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685天。


大家一定对孩子们玩的一类游戏不陌生,那就是过家家。有的当爸爸,有的做娃娃,还有的抡根棍儿就能当猴王了,很多家长觉得小孩玩儿这种游戏真是太幼稚了,简直就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去学点有用的知识。

但是你还记得吗?你小的时候玩过家家也是玩得不亦乐乎。其实这类游戏叫做幻想游戏,听名字你可能会觉得没有什么用,但实际上,这类游戏可是孩子们成长中必须的,是他们最严肃,最重要的事情。

结合这本《那天,我用爸爸换了两条金鱼》探讨下幻想游戏。在这个故事里,主人公把爸爸作为交换物,跟好朋友换了两条金鱼。爸爸们听到这儿是不是心里咯噔一下,好小子竟然想拿我去换东西。不过后来主人公也踏上了找爸爸的旅途,又把爸爸给换回来了。

这个故事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无厘头的?其实这些都是孩子们的幻想。幻想有什么用呢?用处大着呢,幻想能力和创造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这些可以看出来,好像没有什么意义的幻想游戏,孩子们可以学习语言,逻辑和合作,他们的专注力和想象力都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那孩子为什么那么喜欢玩幻想游戏呢?而大人就基本无感。其实幻想游戏是儿童解压的一种方式,很多家长想难道小孩他还会有压力!

没错,在成年人的眼里,童年应该是无忧无虑,但实际上每个孩子都要面临他的压力。如果我们也变那么小会害怕什么呢?可能会怕黑,可能会害怕有大怪兽出没。因为孩子自身还很弱小,所以他会遇到很多的成年人无法体会到的恐惧和焦虑。那他自己的力量,又没有办法去处理这些情绪,于是幻想游戏就诞生了。

比如说,有的小朋友特别害怕去医院,一看到那个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那么他可能就会特别喜欢玩医生打针的游戏,而且他就喜欢演那个医生。在现实里他是没有能力反抗权威性的医生,但只有在幻想里才会拥有权威。那通过假扮医生给这个毛绒玩具们打针就可以帮助他们消解心理的压力。

所以说,幻想游戏具有补偿作用,通过幻想,孩子能够掌控压力,学习如何来调节这些复杂的情绪,并且为未来做好准备。所以当孩子现在做幻想游戏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千万不要认为人家是太幼稚,瞎玩瞎闹,浪费时间,更不要粗暴地去干涉。

对于三岁到八岁的孩子来说,这种自发的幻想游戏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经常看到新闻里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很严重,或者高中生离家出走了,甚至是做一些自残、跳楼等等伤害自己的事情。每次看到这些新闻标题心里就特别难受。实际上这些问题也跟童年阶段没有机会充分地玩耍,没有学习到排遣压力的方式是密切相关的。

所以当孩子玩那些无聊的游戏时,你在旁边一定要偷着乐,未来这一定是一个阳光健康的孩子。如果孩子来邀请你一起来参加游戏,千万别拒绝,千万别错过,可以跟他一起来过家家。那随着孩子长大,幻想游戏就会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像体育项目等等更多结构化的游戏。

这本绘本实际上就是一个幻想游戏。它创造了一个跟日常生活的行为对立的语境,看起来这好像是一个现实的世界,因为里面没有什么巫师、魔法这些东西。但是在这个看起来非常现实的世界里,却有着和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逻辑。在这里,爸爸是可以用来交换的,也就是说爸爸被物化了。

我们成年人可能觉得这怎么可能,但是这个故事里所有人都觉得爸爸是可以用来交换的。大家每个人听到之后都表示非常淡定,按照这个逻辑,其他的孩子都会用爸爸换其他的东西。最后换到爸爸的那个帕蒂,还真的将爸爸当做兔子关在了兔子笼里。

幻想是具有补偿作用的,那么在这个故事里这种交换爸爸的幻想补偿了什么呢。是父亲角色的缺失。故事一开始就说了爸爸坐在电视机前面看报纸,爸爸看报纸的时候对任何事都不管不问。爸爸这样做有什么影响吗?我们知道孩子是需要父亲的陪伴,但同时孩子也需要父亲的规则。

有研究表明,父亲跟孩子的游戏,和母亲是不一样的,父亲跟孩子的游戏可能更多的是身体的运动式的。孩子在跟父亲的游戏中可以学习遵守社会活动中的规则,可是父亲缺席的问题在很多家庭中都有存在,父亲消失了,他去哪儿了。

他去工作了,可能还需要“996”,也可能去看手机了,总之是在忙自己的事情,这本书在一开始就显示了父亲缺席造成的后果,主人公把泥巴倒进了妹妹的衣领儿里,这就不是有规则的游戏,这是一种慌乱,孩子捣乱常常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可是这位父亲这时候做了什么吗?什么都没有做,他还是躲在那个报纸的后面,从头到尾我们都不知道这爸爸长什么样。

所以孩子就开始幻想了,他会看到朋友拿来了漂亮的金鱼,就想跟朋友换,可是拿什么换呢?他想到了一个改变世界的点子,就是用爸爸换金鱼儿,爸爸这个角色就这样被动地参与了这场游戏,被动地承担了他本来应该主动承担的。

接下来的就是一场寻找父亲的离家之旅。这实际上是代表了孩子在呼唤父亲的回归,最后当爸爸终于被换回来,我和妹妹又发生了口角,又开始斗嘴了。这时候爸爸终于说话了,他说:孩子们。只说了这一个词就制止了我和妹妹之间的矛盾激化。虽然他马上又去看报纸了,但这个时候,物化的爸爸已经变了。他变成了一个有情感的爸爸了,这说明孩子开始准备让爸爸回家了。

那么,在故事的结尾,我又想拿妹妹去换东西了,这说明游戏的诱惑力一直存在,而这次补偿的可能是兄妹之间的矛盾。这样就是荒唐中还是有些悲哀的,不过还好,这个故事是由一位父亲创作的,而且是在和孩子的互动中产生的灵感。

这本书的作者是尼尔·盖曼,他是一位著名的美国作家,写过很多很多的畅销书,尤其是幻想小说。大家知道中国的作家刘慈欣得过雨果奖,这是一个颁给幻想类作品的最高奖项,这本书的作者也得过这个奖,还得过不止一次。其中一本得奖的就是儿童小说,叫《鬼妈妈》,也是说孩子幻想父母都消失了,而尼尔·盖曼第一本为儿童写的作品就是这本书《那天,我用爸爸换了两条金鱼》。在1997年获得美国《新闻周刊》最佳年度童书。

尼尔·盖曼说,他的儿子麦克每次听了他的唠叨,就跟很多孩子一样希望父亲马上消失,其实这也是很多孩子缓解心理压力的一种方式。他希望爸爸妈妈都不见了,有一次麦克就不经意地说了一句,我希望我从来没有爸爸,我希望我有一条金鱼儿。这尼尔·盖曼就从儿子这句话中得到的灵感,写了这个故事。这是一种自嘲式的表达,但这个表达恰好是父亲在场的证明,有的家长反映这本书的画面有点儿乱,应该怎么给孩子读呢?

其实读这本书的时候,可以多观察画面中的细节,因为这里的图画都是虚实结合,体现了幻想的特征。就像梦境一样,比如说墙上的孩子照片,邮票,或者是金鱼都是真实的照片,这些照片和图画融合在一起就像一场支离破碎的梦,人物也是有时候是真实照片,有时候又画成了舞台上的小人偶。

看封面上孩子的眼睛,慢慢地从鱼幻化成了胡萝卜,爸爸坐的椅子的椅背儿上,一会儿是小鱼,一会儿变成大鱼,这些都证明了这是幻想出来的,就好像是一个和现实并存的平行宇宙。刚开始的小读者对这种风格可能不太习惯,但是家长引导孩子在书里观察,发现细节,讨论作者为什么会安排这些细节。它可能代表了什么意思,就像一个小侦探一样抽丝剥茧,慢慢地对这本书有了新的认识。

读完这本书家长也可以跟孩子开始一场幻想之旅,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去想一想如果爸爸妈妈都能用来交换东西,那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啊?你又想换什么呢?孩子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编一个换爸爸或者换妈妈的故事。

通过这样的故事,家长也可以了解到孩子心里可能存在什么压力,通过幻想游戏,家长跟孩子强化联系,帮助他排遣这些压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685】幼儿园亲子阅读之《那天,我用爸爸换了两条金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jta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