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宗明义:工具不是利用,是合理的使用。工具强调的是生存的技能,是系统的思考,是科学的依据。
首先把人活着分为三种状态:
生存(为了活着而活着、吃饱穿暖、得过且过)、
生活(为了成长而活、更追求思想意识的提升、修身养性、助己助人)、
生命(为了分享而活、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带好团队、分享智慧、创造价值、回馈社会)。
那么,不同状态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一目了然。现在对号入座,认清状态,才能看到差距。
相信大家都想要为分享而活,自己过的好,也有能力给予他人更好的生活、能够带好团队、能创造更多的价值,也有更多的价值可以回馈社会。
那想分享却达不到那个境界?想给予他人更好的生活,而自却又没有钱/没有时间/没有能力?
其实钱和境界没有关系,反而只有达到第三种状态了,赚钱反而变得容易。
如何达到第三种状态?切记:人之所以是高等动物,区别于低等动物最大区别,是会使用更多的工具。
我们运用了多少工具来实现我们的梦想?
在工作中,首先检查一下我们的电脑上安装了多少工具软件?
回想一下,过去一年,我们又看了多少本工具类的书籍?
反思一下,当我们遇到棘手、或者遇到从未遇到过的问题时,我们第一反应是情绪上的变化?还是在第一时间就开始寻找对应这个问题的工具?
在我们的生活场景中,惯用着哪些工具?又在遵守着哪些工具的工具规则?
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人能否成为自己的工具?自己又能否成为他人的工具?
当成功者做成功分享时,他们又借用了哪些工具?
又有哪些工具是适合自己的?我们又该如果组建一套适合自己的工具?
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想要提升效率,首先要善于发现工具、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工具。
工具分享
首先举例常用的几款,大家也都非常熟悉的工具:
25分钟番茄工作法:多用于工作中,以集中精力做一件事。详细工具细节,可自行百度(百度也是一款搜索引擎工具),这里先简单梳理一下番茄工作法的几点作用/场景,以便大家在遇到类似问题/场景时,可以第一时间记起并选用番茄工作法。
减轻对时间的焦虑、很有效的提升集中力和注意力、
增强决策意识、唤醒激励和持久激励、
巩固达成目标的决心、完善预估流程,
精确保质保量、改进工作学习流程、
强化决断力,快刀斩乱麻。
5W1H:常用于针对解决从未/较少遇到的问题,从6个不同维度分解问题要素、梳理问题逻辑。
原因(何因Why)、对象(何事What)、地点(何地Where)、时间(何时When)、人员(何人Who)、方法(何法How)
PDCA循环原则:常用于常规任务,整个计划方案形成闭环,PDCA循环原则为计划监督和促进起到重要作用。
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改进(act)
思维导图:常用的思维导图软件XMIND/幕布,因为是常用软件,不做特别解释,重点介绍应用场景,以便大家遇此类场景时选用。
梳理结构化思维、
激发想象力/创造力,能够引发联想、
提升学习的学习能力/思考的思考能力、
宇宙飞船法则:分解类工具的一种,用于把重大难题做细致分析,直至分解成可以建立详细的完成计划为止。
工具的工具
最适合自己的工具
所在领域比我们有经验的人(以他人为工具)
向前人请教困惑,展现弱点给对方。
镜子中的自己(以自己为工具)
内省问自己:目的和初衷是一致的吗?是不是真正的利他?
问题:怎么成为别人依赖的工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