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青蚨》读后感

《青蚨》读后感

作者: 菁菁TJ | 来源:发表于2021-10-12 23:23 被阅读0次

    26岁的主人公冬锦是一名日本留学生,她的父亲是一名警察,在一场大暴雨中因公牺牲,冬锦因为父亲的死亡回国。在处理父亲的后事期间,一个看似和谐的家庭背后的故事被挖掘出来,展现了一个个普通人本真而又矛盾的一面。

    《青蚨》其实是一部“命题作文”,是反映北京“7.21大暴雨”的作品之一。在谈到《青蚨》的写作原因之时,作者安顿说:“《青蚨》的诞生比较偶然,最初的确是‘命题作文’。我一直在北京市属媒体工作,又有多年城市形象宣传的外宣工作实践,因此想到以当年北京的7·21大暴雨为背景讲述这座城市的故事,自然也会想到我。”

    安顿刚刚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准备写一篇报告文学。她去了当时情况比较严重的房山进行调查寻访,收集资料,在这期间,有一位在7.21大暴雨中牺牲的民警的故事触动了她,让她产生了创作的念头,去写一篇大时代背景下个体人物和他的家庭、亲人的命运的作品——“一个在大雨中故去的人和他的家庭故事。”

    所以,事实上这篇小说并不是一本讲7.21大暴雨的书,而是借助这个背景来讲个人故事的一个小说。安顿并没有以纪实的手法写抗洪救灾的众多事迹,而是以“我”的父亲在7.21大暴雨中因公殉职的事件为起点,写了这一事件给一个家庭造成的巨大冲击。

    在小说中,安顿通过“我”的恋人,日本作家小川讲了关于“青蚨”的传说:青蚨是一种神奇的虫,有美丽的翅膀。它总是把虫卵生产在叶子上,如果有人拿走虫卵,青蚨妈妈一定会马上飞来。即使把它的孩子藏起来,青蚨妈妈也必定能找到。青蚨永远不会母子分离……

    刚开始看这本小说不久,我一直以为这是一本写母女关系的书,我从小说最初的段落以及“青蚨”的故事推导出,这本小说里有一个“端着的”、极其注重姿态,对女儿的管教看似漫不经心、点到为止,其实一切尽在掌控的母亲;有一个极力不想让母亲把自己看得清清楚楚,又极力想挣脱出母亲掌控的女儿。但看到小说的后半部分的时候,通过两个年长女性—— “我”的父亲青梅竹马的恋人青莲和“我”的母亲的述说,“我”终于理解并接纳了母亲,也终于发现,“我”对母亲的感情中,一直还有一种欣赏与认同。

    小说的前半部分我看得很慢,有些句子甚至要读上两遍。因为安顿很喜欢写长句,一句话里包含很多个信息,所以当我一边读一边把文字在脑海中转化为图像和声音时,总要花费格外多的时间。到了小说的后半部,先是青莲的口述,后是母亲的信,安顿的文字似乎回到了她熟悉的领地,我也似乎回到了当初看她的口述实录时的感觉,看得格外的顺畅。

    小说中的母女关系里,有很多知识分子家庭中母女关系的影子。在看小说的过程中,我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在脑海里闪现出我的母亲的形象,也会不由自主地反思自己有没有小说中母亲的“姿态”。我相信,小说中的母女关系里,也一定有着安顿和她女儿的影子。在小说的最后,母亲和女儿终于达到了一种和谐的关系,这大概也是安顿这个母亲对母女关系的美好期望吧。

    只是这篇小说写得还是过于文艺了,情节不够紧凑,冲突不够激烈,悬念不够抓人。爱安顿文字的人依然会爱这本小说,但它太小众了,注定成为不了一本畅销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青蚨》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jts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