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公交车回家(其实是妹妹家,因为娘在,感觉就是家了),庆幸车上还有唯一的座位。刚坐下,陆续上来好几个,见有个白发参半的妇女,我就主动让座给她。
靠在扶手上,身边的中年男子指着后面对我说:后面可以坐。
我回头看,座位中间的那排过道,有个台阶。身边那个女人看着我笑了笑,从书包里拿出塑料袋,拿出袋子里面的衣服,给我铺上。
满怀感激的坐下。身边有个民工模样的男人,手机里播放的竟然是刘兰芳播讲的《杨家将》!
熟悉的声音一下子唤醒了沉睡的记忆。
上小学的时候,姐姐养了几只长毛兔。每天放学后,我就提个篮子去村边小河边撸槐树叶喂兔子。
绿草青青,微风徐来,槐树叶在黄昏夕阳中闪着银光。
就是在那个时刻,村里的大喇叭里传来刘兰芳的声音,如山里流淌的溪水声,如微风吹过松树林,珠圆玉润,字正腔圆,高山流水,娓娓动听……
什么样的语言都无法形容我第一次听到那个声音,那种语言的震撼。
停下手里的活,呆呆立在那里,立刻随着这天籁之音进入一个遥远的陌生的而又那么吸引人的世界。
那时候我也就读三四年级吧,几乎没有见过除语文课本之外的任何文学,所以,评书《杨家将》真算得上我最早的文学启蒙。
那是我童年中最惬意的时光。
几回梦中依稀回家乡:黄昏,微风,青草味,评书声……
还记得家里养了几只羊,我那时候还没上学,就每天去村头桥下放羊。
有次贪玩,天黑了还没回家。放学后的姐姐就去找我。
见了我夺过我手里的鞭子,拉着脸训斥我。我灰溜溜跟在后面。忽然脑海中灵光一现,恶作剧就产生了:姐姐,我的褂子忘在坡里了!
姐姐气的扔下鞭子,回头就往坡里跑!
我看她满脸的着急,本想说是骗她的。可是她跑的那么快,脸色那么吓人,我吓住了。呆呆的看着她疾驰过的背影……
后来比电视剧还精彩。
她哭着打我倒不是大事,关键是我家的羊,跑进附近的果园,她又哭着去找羊……
现在说起来,我俩都笑的满眼是泪!
……
公交车上响起那个标准的女生报站名,才惊觉到站了。
有人说九零后是没有故乡的一代。的确如此,儿子写作文《故乡》时,一片茫然,他说如若按照字典上的解释,他的出生地才是故乡。可是他从小至今,只回去过几次,全无印象,更无情感。再有记忆,就是姥姥家的小院子,童年那段玩的开心快乐的时光就是在那里度过。再后来,就是不断的搬家……
近来老是做梦,梦里我还是那个野孩子,背景还是那个到处土胚屋,狭仄的小土路蜿蜒穿行的小村庄。
清风,斜阳,放羊,打草,你追我赶,空中飘荡着无邪的笑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