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子《道德经》之“无知”

老子《道德经》之“无知”

作者: 远山来客 | 来源:发表于2024-01-27 21:13 被阅读0次

很多人认为老子提倡无知无欲,是让人民没有知识保持愚昧不化的消极处事态度,我觉得是断章取义,没有了解老子的思想脉络。

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中有言:“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这段话的意解就是“不标榜贤名,人民就不会为此而争名夺利;不看重珍稀昂贵之物,人民就不会去偷盗;不炫耀那些能引起人们贪欲的东西,就不会扰乱人民的内心。因此,圣人治理天下所遵循的原则就是:净化人民的内心,满足他们基本的温饱需求,削弱他们的欲求,增强他们的体魄。要一直让人民不怀有成见、不心生贪欲,让那些聪明的人不敢任意妄为。遵循“无为”的原则,就可以使天下得到最为全面的治理”

此章中的“无知”,应该是指上半部分的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老子倡导人民不要有那些争名夺利,看重珍稀昂贵之物的知识,所以老子所说的“无知”,非现代所理解的没有知识,愚昧不化的意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道德经》之“无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jwi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