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庸》学习笔记‖第16课 忠恕违道不远

《中庸》学习笔记‖第16课 忠恕违道不远

作者: 莲心如斯 | 来源:发表于2021-08-19 14:18 被阅读0次

    第16课  忠恕违道不远

    【原文】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
    【译文】一个人做到忠恕离道也就不远了。什么叫忠恕呢?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君子的道有四项,我孔丘连其中的一项也没能完全做到。用我要求儿子侍奉父亲的标准来孝顺父亲,我没能做到;用我要求臣下服侍君王的标准来竭尽忠诚,我没能做到;用我要求弟弟应该对哥哥做到的恭敬孝悌,我没能做到用;我要求朋友该做到的来要求自己先实行,我没能做到。

    【解读】

    1.这段原文,提出了忠和恕的概念。

    什么是忠?

    忠在国家层面是因为感恩,所以奉献,你感恩国家的养育之恩,所以要为祖国做出奉献。为国尽忠,战死沙场,即是也。

    在父母层面是因为感恩,所以孝敬。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即是也。

    什么是恕?

    恕,宽恕的恕,恕是因为仁爱,所以宽容。因为你爱他,所以才会宽容,就像父母对孩子一样,因为有爱,所以能够容纳孩子的缺点、问题、错误等等。做了父母或长辈的人,往往都体验过宽恕他人的宽厚与力量。

    所以忠是对父母、对师长、对国家,因为感恩,所以奉献。恕是对子女、对兄弟、对同胞,因为仁爱,所以宽容。忠恕,也就是感恩、孝敬、仁爱、宽容这样的美德。

    2.为什么“忠恕违道不远”?

    这些美德都是自然而然地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人伦之中,每个人心中原本就有在父母家人面前呈现的最真切、最真诚、最真实就在心中。所以说,忠恕违道不远。

    3.为什么要做到忠恕呢?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4.如何能建设自己的忠和恕呢?

    孔子为我们提供了四面镜子,来照见自己的不足。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识之,未能也。”

    忠恕在最极致的地方,孔子认为自己都还有做的不够完善的地方,但同样的,这四面镜子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我们触手可及的四面镜子。面对父母、家人、领导、朋友的忠恕,也就是感恩并奉献、仁爱并宽容等。这些美德本来就在我们心中,只是被自己的不明和贪欲所遮蔽障碍而不能发挥到极致。当我们能把对父母子女的那颗心对待客户、同事、领导时,自己的事业舞台也得以更加开阔舒展。

    【学习内容要点总结】

    第一,忠是因为感恩,所以奉献。

    第二,恕是因为仁爱,所以宽容。

    第三,忠和恕这样的美好品德本来就在我们心中,相信多少便能开发多少,到一直就在心中就在身边,无需外求!

    【实践】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有怎样的眼神,就有怎样的内心世界。一个人的眼神泄露了他内心的秘密,所以眼神就是竞争力。

    一个真诚的人在起心动念上对顾客好,眼神中一定流露出善良与智慧的光彩,这就是你最好的气质。

    言谈举止。圣贤告诫我们,轻诺必寡信,言谈举止的背后还是自己的心。

    气场。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越顺应自然规律,气场就越大,越背离自然规律,气场就越小。自然规律正好与人的身体和心理活动的规律是一致的,气场越大,越得道多助,心想事成。

    真诚的眼神,掷地有声的言谈举止,依道而行的气场,就构成了你高人一筹的气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学习笔记‖第16课 忠恕违道不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jxn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