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的自发性和惯性是强大的,要时刻保持对于自己行为和思想的觉察的确需要巨大的力量和慢放的生活节奏才可以。否则,真的很容易进入一种无意识的应激模式状态。
原来,我们都只是靠着惯性生活。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可能就能大概清晰的意识到生活的悲剧的有一部分是因为我们的惯性造成的,而要改变这种惯性,第一步当然是首先觉察到这种惯性,并且有意识的克服这种惯性。
宽容的对象首先应该是自己,然后才是别人。爱的对象也是一样,我们首先也要学会爱自己,然后才有可能爱别人。
而我们的文化强调我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个要求的背后是一种对于个体自我约束的极致要求,即我们要用极尽严苛的甚至变态的规则要求自己,这是不是一种自我虐待呢?诚然严于律己确实在某种意义上能够让自己进步,可是难道让自己进步就只能通过严于律己来实现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更多的是一种道德的教化,达到一种自我管理的状态,而对于别人却要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而这种宽以待人也是为了整个社会的矛盾减少冲突,不管是严于律己还是宽以待人都是一种道德教化,最终的目的只是为了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管理。
从人的角度来说,我们都是人,我们如果不能对自己宽容一些,却要对别人宽容一些,这似乎不太符合人之常情,首先重要的是应该宽以待己,同时宽以待人,毕竟,对自己的宽容也是一种善良,而善良的授予对象首先是自己。
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慢一点,允许自己不玩们,允许自己一点点的去成这是对于自己最大的慈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