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的社会学家本杰明·巴伯曾经说:“我不会将世界两分成弱和强,或者成功和失败,我会将世界分成好学者和不好学者”。
我们每个人在刚出生时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婴儿每天都在拓展自己的技能,学习人生最难的任务,比如走路和说话。他们不会嫌任务太难,或这些技能根本不值得自己为之努力。婴儿不会担心自己犯错误或丢脸,他们向前走,摔倒、再站起来……他们就这样跌跌撞撞地前行。但后来,究竟是什么把一部分人变成了不好学者?是什么让这种生机勃勃的学习热情走到了尽头呢?
是固定型的思维模式。一旦孩子们开始有能力评估自己,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就开始变得对挑战有畏惧,开始担心自己不够聪明而拒绝学习的机会。
《终身成长》这本书为我们分析了人们普遍拥有的两种思维模式——成长型和固定型,还为我们带来了改变现有思维模式的技巧和方法。
一、什么是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他们之间的区别又是什么?
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天生的、固定的、不可被改变的。
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可以改变的、可以通过学习培养。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才会高度关注可以提高他们知识水平的信息。对他们来说,学习才是第一要务。他们关心的不是这次有没有当上状元,而是关心这个知识点我是不是没记牢,那个公式是不是没搞懂。孔子不是说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成长型思维的人,其实就是这么认为的。
二、不同的思维,又会对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固定型思维的人想要的是一个标签,那就是“我很聪明”,我高人一等。并且会特别注意外界的评价,得到坏的评价就会备受打击,忽视有用的负面反馈信息。那再进一步,这种人遇到挑战时就会逃避,遇到阻碍时会选择自我保护或者轻易放弃。因为想克服困难就要付出努力,付出努力意味着自己比较笨,不能轻轻松松,所以固定型思维的人永远处在消极被动、固步自封的状态,结果可想而知,他们就停滞不前,无法取得自己应有的成绩。
反之,成长型思维的人,他不会觉得努力有什么丢人的,只要我学会了知识,克服了困难,哪怕比身边的人慢也一样很开心,他们的兴奋点不在于“优秀”的标签,而在于从无到有,在于原来不会现在会了,原来做不到现在掌握了。
三、成长型思维是如何帮助人成长的?
其实我们的大脑和肌肉一样,越用越强壮;越强壮就越能去接受新的任务。
这些都说明了,我们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得到提升的。这是学习能力,我们在工作中,其实也是从不会到会,从0到1的不断练习,逐渐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学会专业领域的知识。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专业领域里越走越深,越来越好。这都说明,能力不是固定的,可以通过刻意练习不断提升。其次,天赋也是可以通过后天提升的。
很多人认为,绘画这种天赋,是一项老天爷赏饭吃的能力,只有少数人才能够拥有。但其实,这是人们不理解绘画能力的构成部分——也就是里面有哪些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事实上,绘画考验的并不是你的绘画技能,而是你的观察能力。比如说包括,你对空间物体的关系、光影,还有整体结构的把握能力。绘画就是把你这些观察到的东西组合起来,成为一个画作。从上面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来,有些技能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而并不只是少数人才有的天赋。
最后,智力也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得到锻炼的。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自我评估的准确性到了令人惊讶的地步,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水平持开放态度,他们是以学习为目标,而不是像固定型思维者对自己的评估非好即坏。如果你能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所有遭到的批评都是一种学习的机会,即使你不会变成爱因斯坦,但也能取得你无法预知的成就,这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其实就是一种信念,只是你意志的一部分,而你是可以改变你的意志的。
人都不是完美的,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上,都会遇到挫折或失败。但我们不该一蹶不振、自我怀疑。而是应该相信: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和成长!
网友评论